格斗中的发力
格斗中的发力李小龙说,他的功夫可以总归到两点:近身与发力。其实,我认为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回归到一点,那就是发力。近身移动需要发力驱动步伐与身体,任何动作都离不开发动机的架构提供动力。因此,发力是搏击一切技战术的根本,所有动作都离不开发力,我研究了世界上多种优秀的搏击术发力技术,融合了一些优点而形成的整体寸劲架构发力体系,作为内核发动机,与自由搏击所需要的形式体系相结合,让搏击动作的发力更有穿透性的杀伤力,让移动更轻松自如,让行动更加高效。在这个发动机为核心的技术体系上,以实战为主,简单、直接、高效的运用所能运用的一切,将对手击溃,自由的展示自己的搏击艺术。
一 力的分类:在说发力技术之前,先明确一个概念,即你想获取什么样的力量,这就引申了一些概念,也就是关于搏击的力的种类:
1 推力:很多初学者打出的拳的力量往往都是毫无作用的推力,速度不快,且只是将对手推开或者推退几步,毫无杀伤可言,若非是战 术需要控制距离,这种发力在实战中,往往起不到杀伤效果,还容易被对手反击。2 撞击力:水平较好的练习者,拳的速度也不错了,力量也还行,但拳的力量也只是像砸过来的石头,力量有一定杀伤力,但往往只是在攻击部位浅层面造成杀伤,然后迅速消散在攻击点的面上而无法渗透到更深层次的穿透性杀伤力,究其原因,水平之外,技术的架构有问题,没有根,没有一个核心架构的支撑,发出来的力也只是如同断线的风筝,只不过这个风筝是你的拳头罢了,风筝线一断,再无张力可言。 3 穿透力:水平高的练习者,技术好了,懂得核心架构发力的重要性并能娴熟的运用它,拳脚的攻击动作便有了致命的穿透性杀伤力了。譬如你的拳头是一个钉锤,砸出来撞到人身上所造成的杀伤力,远远没有你用手握住钉锤敲上去所造成的杀伤严重。哪怕是用同样的力气,但是效果区别巨大,为什么,究其原因,是因为后者拥有了可以牵制与支撑的整体架构。4 完美的力量:好的一拳,既有适当的撞击力,更有巨大的穿透力,所综合的杀伤力才是趋向完美的一击,如何得到这一击,从自身架构中的细节着手,从第一个动作发力阶段过渡到第二个动作发力阶段,并且持之以恒的训练成本能,不需要去思考,只要意念一闪,拳脚必到的效果。转自功夫哥新文(1)《发力》(胡皓明 2014-4-19) 李小龙得发力原理都源自于咏春拳的拳理!
在我写的《咏春拳决》中,提到了咏春绝技,始于发力,所以我就先从力学的角度谈一下三套拳法的关系。
小念头是入门拳法,包含了几乎咏春拳的所有动作,在一定的程度上,小念头里的动作就好像教科书一样,是一个范本的存在,我们在后面无论空练、对练、黐手还是过手,都可以将自己的动作与打小念头时的动作进行对比纠正。小念头在一些咏春拳派中或称之为“小练头”,其实就是练习动作与其发力方式的意思,个人认为,小念头这个名称更能生动表达出作为咏春拳入门拳法的哲理和内涵。
首先,我们练拳时所有动作发出的力,都是靠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力,我将之称为“基础力”,这个力道我们可以通过反复的演练拳套,一定的功力训练以及相应的对抗训练来直接获得,也是每个人只要刻苦训练,都能够得到提升的力。咏春拳的中线发力(靠肘底力驱使,埋踭原理,手肘推动)可谓是使用“基础力”的一个典范,咏春拳决“拳由心发”是指我们发出的力是一条直线,直线所打出来的力直前直后,上下左右全角度都不会有分力。也就是说你发出多少力,最终就能打出多少力。而其他门派的打法几乎都是有角度发出,这样一来必定在那个角度会有分力产生,故而导致发出的力不能全完打出来。而我之所以更认可“小念头”而不是“小练头”的说法,是因为小念头这个阶段,我们是要打破常规思维,训练出一种我称之为“意念力”,其他门派称之为“念头力”或是“念力”的一种特殊的“力”。所谓的意念力,其实不是那种玄而又玄的东西,而是一种实实在在,靠集中精神,用意念来推动招式的力。其实这种力很难用文字去表述,对于咏春初学者来说,这是很重要但是又很难体会到的一种力。举一个经典的例子:我们达到一定程度后,练一摊三伏(或称三拜佛),当伏手推出时,其实我们不是靠肌肉的收缩去将伏手推出,而是靠集中精神在手肘的部位,用自己的意念将意识放在手肘从而驱使伏手推出。因为这是我们仅靠“意念力”,所以我们出伏手时的速度很慢,据说一些宗师出伏手时,肉眼几乎看不到手在移动(比如叶问宗师),当伏手完全到位后,手掌都会变成紫青色(当然一些前辈的事迹或许有所夸大,本文不作这方面的探究),这是意念力集中的结果;当护手回收时,毫无疑问我们是靠“基础力”,这时我们靠的是肌肉的收缩来将护手收回,但是同时我们还要用“意念力”将护手向前顶,也就是说即使护手是回收的,但是如果突然有外力向护手压来,我们的护手也随时定将外力顶回去,这是我们练的就是力的“一心二用”,将“基础力”与“意念力”分离。众所周知小念头的一摊三伏是小念头拳套的核心,抛去其他拳理不说,仅仅是关于“意念力”体会,就是一个极难掌握的难点,很多咏春门人练了一辈子,也可能掌握不了其玄妙。也许这时我的学生们会恍然大悟,为什么我要求他们每天不厌其烦的多打小念头了!
前面护手回收时的“意念力”与“基础力”是相反的,这时我们能够及时的防护。而如果我们将“意念力”与“基础力”相统一的话,就会产生远远超越我们靠肌肉收缩所产生出来的力。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一些枯瘦的老前辈明明很瘦小,但是却能发出远远超越我们的爆发力的原因之一。我们在练小念头时,任何动作的意念都要求是“朝型”向前的,而且意念要无限放远。简单地说,如果你拳打敌人胸部,你的力量不是止于敌人胸前,而是要将意念放远至敌人后背,让力量将敌人打穿。这也是锻炼“意念力”的重要方法。不仅仅是攻击性动作,前面说过任何动作都要求向前。比如说摊掌,一摊三伏中他是向前出的,这就向我们阐明了它不仅仅是防守或格挡的动作。咏春拳决“先迫后卸”,也就是说我们的摊掌不是防守或格挡敌人的攻击手,而是去攻击敌人的攻击手,这时我们摊掌的“基础力”与“意念力”都是朝型向前,当敌人的力量大于我们时,我们才被动向后卸力。从这点可以看出咏春的厉害之处,我们永远没有所谓的“防守”,而是用进攻的方式去“防守”,只不过我们进攻的对象不同而已,我们所谓“防守型手法”是攻击对方打来的手,而我们的“攻击型手法”是攻击敌人的弱点、要害而已。咏春拳仅仅靠入门拳法的“意念力”,就将拳谚“进攻是最好的防守”这句话发挥到了极致。
仅从力学方面的拳理就发现,小念头阶段竟然包含如此高深莫测的拳理,是不是也就难怪乎李小龙仅仅是学完了小念头阶段,就能成为“武之圣者”也不奇怪了?
接下来就到了寻桥阶段,寻桥阶段在力学方面,除了巩固和更加深化“基础力”和“意念力”外,增加了更为全面的“拧转力”与“整体构架力”。
拧转力,就是靠转马产生的腰马推动力或者拉动力,也就是说靠旋转产生的离心力来增加力量的一种方法。比如寻桥中的“批踭”、“转马拦手”、“转马伏手”、“转马膀手”等,都是在训练拧转力(很多咏春门人苦思一些招式的实战意义,却没有任何结果,何其可悲?!要知道咏春拳是一套富含哲理的拳法,每个动作的设计不能仅仅从表面运用去理解,也可能它本身就没有具体技击的含义!我们应该多从拳理和力学角度理解,这样才能领悟拳法的真谛啊)。拧转力在我们攀擒控制对手、偏门巧取对手、近身重创对手等方面,只要运用得当,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奇效。
而最让咏春门人引以为豪的发力方式之一,就属“整体构架力”了。所谓“整体构架力”只是我为其起的一个名称而已,它是我们运用咏春独特的马步构架、身法与步法的协调,配合六合关节的节节贯通而产生的一种由下而上的整体推进力,这种力数倍于自身的体重。整体构架的作用,其实就是合理的将上下的力,通过身体姿势的转换,变为前后的力(拳诀“力从地起”的原理)。在周身的整体构架能够协调配合的前提下,这种发力方式,也许我用牛顿第二定律来解释会比较容易一些。大家都知道,F(力)=m(自身质量)a(加速度),我们自身的质量不会改变,所以我们就靠改变加速度来增加打击力度。而图片,加速度=(末速度-初速度)/时间,我们的初速度为零,所以我们靠身法和步法,用最短的时间将身体移动到最快速度,这样提升我们的身体加速度,从而增加打击力度。通过以上分析,只要我们的整体构架足够坚固,身法步法足够灵活,我们的打击力就可以无限的被超越和增加。所以,很多人惊讶于为什么我手臂完全伸直,仅靠上一小步,还能发出惊人的爆发力也就不奇怪了吧?!
小念头的“基础力”与“意念力”加上寻桥的“拧转力”和“整体构架力”, 当这四中力强强结合,也就不难想象为什么咏春拳手为什么即使瘦小也能拥有惊人的爆发力了吧?
至于标指,则是将前面的这四种力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并将自身的重量做急速旋转,更加厚重的增强前面的那些力,我将之称之为“贯通力”。如果说小念头与寻桥阶段的力还能够勉强用语言来表达,那么标指的“贯通力”我实在是难于表述。可以大致的想象一个球体能够自身高度旋转的链球,再被人用链大力甩出所产生的力,击中你是什么效果?!当然标指的力还不仅仅是这么简单,只能靠习练的人去慢慢体悟才行。 这个也行 发力说来易懂,练习不易啊 用全身的力量而不是只有手的 http://www.mayi.sg//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3.png
李小龙发挥到极致的发力就是寸拳
寸拳 简称整体力
风流狼子 发表于 2015-9-14 22:26
李小龙得发力原理都源自于咏春拳的拳理!
在我写的《咏春拳决》中,提到了咏春绝技,始于发力,所以 ...
合理的将上下的力,通过身体姿势的转换,变为前后的力————劈挂拳也讲这个,不过,不叫整体构架力,只有两个字:重手! 学习了。。。。。谢谢! 月色远山 发表于 2015-9-15 08: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合理的将上下的力,通过身体姿势的转换,变为前后的力————劈挂拳也讲这个,不过,不叫整体构架力,只 ...
因缘各就,殊途同归
这位大哥又来转武术贴啦·· 寸拳应该可以很好的诠释李小龙的这一理论
休息会吧
ghf331 发表于 2015-9-14 23:07
李小龙发挥到极致的发力就是寸拳
确实,很猛。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