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耕田
我曾看过一个文艺节目中有这样的情节:康熙微服私访,来到农村一户人家,与户主聊天,家里的小孩见这个客人穿着不凡,便问道:“你家有多少土地?”康熙随口答道:“有一亩三分地。”我当时以为是康熙跟小孩开玩笑。前些日子,却真的见到清朝皇帝的“一亩三分地”,它在永定门内大街西侧的先农坛内。我在古坛区“先农坛历史文化展”中看到了清朝皇帝在“一亩三分地”“亲耕”的情形,对我国的农耕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table cellspacing="2" cellpadding="10" align="left" border="0">
<tbody>
<tr>
<td></td></tr></tbody></table><br/> 祭祀先农,是一项极其隆重的活动。先农坛太岁殿内陈列着巨幅“清雍正帝先农坛亲耕图”,用纪实手法记录了清帝祭先农的宏伟场面:皇帝身着祭服,乘礼舆,由声势浩大的队伍作前导,从紫禁城出发,经正阳门,从先农坛东门进入坛区,在太常寺等官员的导引下,经迎神、初献、亚献、终献、供奉福胙、送神、望瘗等一系列仪式后,再更衣、休息,然后在先农坛东南的观耕台前举行藉耕典礼。 <br/> 藉耕,是指从民众那里借来田地。皇帝藉耕,是一种象征行为,以此劝民重农务农。藉耕仪式相当隆重,皇帝在“一亩三分地”前,面向南站立,由户部尚书跪进农具,顺天府尹跪进鞭子,皇帝右手扶持农具,左手执鞭,前面的老者牵牛,旁有两名农夫扶犁,后边顺天府丞捧装种子的青箱,户部侍郎负责播种,由礼部、太常寺和銮仪卫的六个官员导引护驾,在一片乐声中,往返三个来回,即完成“三推三返”的皇帝亲耕礼。 <br/> 参观毕介绍皇帝亲耕仪式的展览,来到位于太岁殿南面的观耕台前,只见台前竖立一块“一亩三分地”的标示牌,上写:“一亩三分地为皇帝亲耕祀的藉田,长11丈,宽4丈,分为12畦,中间为皇帝亲耕之位,三王九卿从耕,位于两侧,依古制,皇帝右手扶犁,左手执鞭,作示范性耕耘,以此劝天下从农。”当然,如今这“一亩三分地”早已变为平展展的似绿色地毯的草坪。登上当年皇帝观看群臣从耕的观耕台,周围环绕汉白玉护栏,台座四周饰以稼穑穗谷图案的琉璃瓦,白石台阶亦非常精美,有缠枝莲花图案浮雕造型,象征吉祥如意。 <br/> 历代皇帝的所谓亲耕,大部分不过走走过场,但也有个别帝王真正耕田的记载。康熙四十一年,康熙皇帝出京在博野视察时,曾亲自持犁一口气耕一亩地。当时有万人观看,大学士李光地特执笔撰文,立碑记其事。康熙为了种好他的“一亩三分地”,还在圆明园、丰泽园辟地进行演练。《清实录》里记载了康熙在丰泽园演练耕种的情形:“康熙三十七年,四月辛丑,皇上在丰泽园召见诸大臣,问大臣入园时曾看见所种稻田否,诸臣奏道,曾见稻苗长成,约有尺余,此时如此茂盛,北方所未有也。上曰,初种稻时,见有六月成熟者,因收藏作种,年年播种,均至六月成熟,所以四月间如此茂盛。若是寻常成熟之稻,断难如此茂盛。学生们记定此事,天地生物,并没有永远不变性之理,好种变成坏种,坏种变成好种,半在地力,半在人力,若是全凭地力,虽有佳种,亦恐不能长久。丰泽园的早稻,由于人力培成。现今讲求农学,选种之法,当奉此为良法也。”康熙注重科学实验的精神跃然纸上。 <br/> 自己的沙发自己坐 <br>原创的俺就给你奖励!
<br>
<br> <br>看来皇帝耕田的形式主义的确是封建社会的代表之一!
<br>清朝如果有《新闻联播》就好了,这事更轰动了!
<br>
<br>
<br>
<br> 皇帝。。。。。。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小波--</i>在2009-6-22 10:54:00的发言:</b><br/> 皇帝。。。。。。 </div>
<br>老乡:
<br>帮忙回帖的时候尽量阐明自己的观点,
<br>单纯灌水得到金币也换不到棍子!
<br>
<br>
<br>
<br> 康熙也带三块表吧 皇帝也要耕田,哈哈~~~~~~~~~ 这个也属于体查民情。现在温总理也做的不错。 都是形式主义,做给老百姓看的 又是转贴.... 唉 无语了 <br>这好比涛哥种树一样。 是不是就跟现在的上位者偶尔出去扫扫大街、种两棵树就得大肆报道一样 现在一个小村长还会耕田么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洪武</i>在2009-6-22 11:43:00的发言:</b><br/>这个也属于体查民情。现在温总理也做的不错。 </div>
<br>我以前就觉得温爷爷好好…………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