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子分享】短棍技术之重击发力!!!
本帖最后由 风流狼子 于 2020-3-19 10:53 编辑由于每篇文章的字数限制,本来需要将角度和发力(重击)写在一起,所以只能分成两篇来分享,所以这篇仅接着上篇的内容!
当你知道了短棍的攻击角度,自然就需要知道短棍应该如何发力,如何打出“致命一击”!何为重击?一棍下去拍个震天响?将对手连棍带人直接抡飞?集中力量攻击一点?或者是挥舞40斤熟铜棍如桔梗?上述各种似乎都能够实现逻辑自洽,但还不是想要详谈的短棍重击。短棍如果没有强悍的重击,恐怕就会沦为零敲碎打,互挠痒痒的猴戏,重击某种程度来说,应该是在有限区间内集中尽可能多的整体力量。就像国内一线的短棍高手,可以用藤棍一棍打爆椰皇(藤棍一棍碎椰皇,全世界也很少有人能达到这个程度,大家有机会可以试试)!
菲律宾短棍有很多种力量练习方法,因为在多个独立的岛屿地区长期独立演化,很多流派风格关于重击在理解上各有其独到之处,加上对外交流时又刻意隐藏本门秘技,时间久了以后对同一个概念的理解就会出现“名实分离”的现象——大家用相同术语描绘不同技术,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尝试从力量培养到几何分析,逐步理解重击技术的各种训练方法。
第一部分 单纯增加肌肉力量的重击——万物之源
最常见的练习是击打静止的靶子,比如说轮胎靶,香蕉树,假人等等。很多力王型选手会尝试打击更大的轮胎,或者是墙角之类的硬物,如果能够将自己的力量下限,提高到超过对方上限的程度,这确实是个好方法。在手腕和腱鞘能够承受的范围内,“一力降十会”对于兵器格斗也存在“大力出奇迹”的可行性,有兴趣的话不妨试试打翻轮胎大象,如果能够做到一棍撂倒,那肯定就地表无敌了普通人平时勤学苦练,可以尝试将发力控制在距离目标很近的区域,比如说20-40cm,然后使用肩背发力打出连续急促的重击,注意打击要害部位,落点清晰,避免大力挥击产生棍路飘忽的现象。或者是利用腰胯拧转发力,瞬间将棍加速,养成整体发力的打击习惯。菲律宾军方队演示的打轮胎,每个循环是5下,角度1,2+abanico+斜劈,最后可以根据和轮胎靶的距离酌情增加1到2次额外打击。特别提一下,不要过多的打静止靶,会养成重心主动避开(以便于打出下一击)的习惯,或者是发力最大点和目标点错位的问题(第二部分会展开详谈),在熟练以后建议多打打移动靶。不必拘泥于“前进/后退”的步法,还可以自己尝试横向、转圈、半步。第二部分 避免重击的衰减——运动几何和常识相反,重击的力量不是均匀分布的,这里涉及到人体独特的运动几何学原理。
通过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名画《维特鲁威人》分析,通过最初的比例分割,进一步解析,展开解析后,就能得到人体运动的几何结构,然后再进一步建立定量的分析,完善模型可以得到:再建立各个数据之间的联系,就可以用于精确分析啦——是不是非常简单?
此处省去分析过程若干,如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研究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几何学之类的专业内容(我个人认为没人有兴趣)。直接参考人体左右手臂的活动范围图:通过上图可以发现,如果肩膀不动的话,人体轴线中间的位置,力量实际上不是最大的100%输出。这就解释了为何不鼓励过多的打击静止靶,因为重击的点很难落在自己身体轴线的前方(粗略的可以理解为鼻尖指向的位置),即使侧向能够打到对方的话,也很容易被对方从中线突破进来。逆向推理,在送肩(肩关节前移,尽量贴近鼻尖和身体轴线形成的中轴平面)的前提下,身体轴线的正前方,是打击力度达到100%的位置,在这个位置的前后,都呈现出递减的趋势,比如说按照90%、80%、70%、60%的比例呈线性快速衰减——这也是将来要谈到的截击技术关键点,截击时要选择对方的弱势区间,否则以软碰硬就尴尬了。理论反演也是成立的,如果在防守时,身体轴线、鼻尖和棍成一条直线,这时候防守的力度(或稳定性)是最强的。移动靶练习的关键点在于——用辅助器械(长杆、轮胎、短棍、笼手......)调整练习者的身法和步法,使通过身体轴线重击的100%最大输出点对齐目标点。第三部分 重击的几何原理——圆弧半径大多数重击是通过圆弧打出的,这就涉及到圆弧半径对于打击力度的影响,在中途没有加力的前提下,减小圆弧半径,会增加短棍的线速度,从而增强打击的动能,这是很多风格使用“往内收”的拖割动作来做加速的原理,特别是惯于使用刀剑的流派,他们会守住中线,然后猛然收缩圆弧半径打出加速重击。在收缩半径的时候,为了能够有足够的空间(否则半径为0的话,武器就只剩下个自旋运动了),有些人会身体急速后退,实际上是将圆心点后移。第四部分 如何在远击中打出重击——能量弥补
上述第三部分存在一个悖论,就是在远击的时候棍速会有衰减,因为圆弧半径增大了。要克服这种“强弩之末”的问题,在渐开线圆弧增大过程中,就必须给武器中途加速的能量。1. 利用身体核心轴线旋转加速。2. 武器围绕重心旋转(这个重心不是固定的,可以是藤棍的重心,但更多时候是身体各个部位,比如小臂、大臂、肩膀和藤棍合成的重心),然后沿切线方向将武器自旋保留的动能打出去。很多讲究“流动性”的风格,实际上要的是能量的流动,而不是武器上下漂浮的布朗运动。
在遇到短棍围绕小臂轴线绕圈的对手时,要特别小心他的“圆弧-切线”变换加速。3. 利用重心势能转换成动能最常见的是剑道中的震足,短棍里面也有此类脚步滑出去的时候重心下降,把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技术。在中国传统武艺里面,有很多利用“失势”打出重击的方法。拳术讲究平稳,但在兵器武艺的范畴里面,人体和武器会形成新的重心,所以善加利用失势带来的重心转换,不仅仅可以从刁钻的角度打入对手内线,还能够获得额外的动能。4. Doce Pares的Twirling(旋转)技术,利用小臂尺骨和桡骨的旋转产生额外的能量,能够有效弥补棍速的衰减。第五部分 打出绵密的重击——能量回收很少有人能够用短棍做到一击必杀,而且在实战中很有可能一击不中,这时候连续棍击就存在能量回收的问题。
不善于回收能量的人,每一棍都是单独发力,可能坚持20秒左右就开始大臂和胸肌发麻,40秒左右就会力量迅速衰减。
目前能量的回收主要有2种方法,1. 偏重于短棍的轮子,可以不间断的保持若干个轮子的流动,将换向对于武器动能的影响降至最低,以顺滑的圆弧减小方向转换的剧烈变化,对手腕的灵活性要求很高。2. 偏重于身体重心转换的,这种技术常见于Doce Pares的Corto Kubada外弧线,在首次被截击(或者是故意让对方阻挡)以后,不浪费每一动,重心转移让力量转换方向继续2次攻击——这和常见的“收回来再打第2击”有本质区别。第六部分 传统中国武术的独特重击——保密内容
[*]抻劲,放长击远的一种技术,特点是在攻击弧线的末端力量不会出现大幅衰减。
[*]透劲,顾名思义,打透护具的一种特殊发力,练习方法不是民间流传的的“意念中的目标位于实际打击目标的下方XXX距离”这类臆想。
[*]交错劲,用身体轴线旋转产生的力量增强打击的动能。
第七部分 超越人体极限的重击——借力换向
前面提到的6个部分都是可以通过苦练达到自身的巅峰,但是如果要突破人体的极限,实现以弱胜强,就得在实战中“借力”。简单的说,吸收和换向,原理是防守时先吸收对方棍的动能,一瞬间让对方的棍停止以后,自己的棍陡然加速,坐标轴翻转270°以更快的速度打回去。
这种神秘的技术是1925年被Lorenzo "Tatay Ensong" Saavedra提纯出来的,现保存于Doce Pares的Corto Linear,Atillo的Original Saavedra,和Bacon发展的Balintawak,一直属于保密内容。 学习难度极高,可以从多个方位借力打回去,掌握它以后能够突破自身体能和速度的极限,只是练成率偏低,一直在5%左右徘徊。据说其它风格也有人在私下练习类似的技术,一般会试水2年,如果还不能掌握的话就立即放弃,免得浪费时间——适合自己的才是有用的技术。借力不仅用于防守反击,在进攻中也可以打出来,将己方打击和对方防守的能量合并于第2棍的瞬间加速。 字数又要超了,限于篇幅就简单介绍这些,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随着疫情渐渐过去,晚上重新开始锻炼,教学帖正是时候,
跟着狼子学习中~~ 喜欢浪子只发这种精品贴
好高大上的文章!狼子出品,必属精品! 送肩的解释,轴线的控向都比国内透彻(国内各家解说一团浆糊),静止靶练得再好,面对移动靶还是废物的意思太对了,如同射击里静靶与动靶的瞄准,一到动靶,扣下扳机的时机就又是一回事。一静一动和双动的情况差异极大,看国内号称拳脚大师的发力,基本都是双静止时(人与靶固定位距)还能有几分力送上靶,一到靶静人动就如同庸人了,如果人与靶双动,能不能上靶都两说了。。。 赞
学习学习
好好好
赞一个
最近在家用重机锻炼,有个心得,就是用剑道技术,双手握棍的打击,虽然打击距离受限,但是打击力度和回收反应速度都大大提高。
国外的警棍术大多是单手挥舞,我想原因可能在于,第一,警棍术主要作用是驱赶、制服、抓捕,而不在于杀伤,而双手的剑道技术,主要功能就是杀伤,可以实现对头部、小臂、肋部的快速连击。 这个收藏了
学习了
知识帖,谢谢分享
技术贴 来支持一下!!! liuye 发表于 2020-3-19 15: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赞一个
最近在家用重机锻炼,有个心得,就是用剑道技术,双手握棍的打击,虽然打击距离受限,但是打击力度 ...
和运用领域有关,军警的话甩棍肯定要配合木仓或者手扣之类的东西,双手棍毫无疑问就成了累赘,而且双手出甩棍会慢很多,无法应对突发情况,并且应用率实在太低,单棍能解决为什么要用双棍,而且双棍的局限性也非常大,没有活手的运用,太多技术都被束缚了。就我个人而言,只要单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