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传统武术如何对话竞技散打
<br>自序: <br> 坛子里近日传统武术与现代散打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这种情况一直不知如何言表,现在一些人虽然练着现代武术却依然沿袭传统武术的陋习,总是贬低其他门派,为我独尊,我一直以来倡导各行其道相互扶持的观点,真正做到止戈为武,希望无论传统武术还是散打都能在自己的领域发挥出最大限度,最终达到真正的融合,为中国的武术事业发展其到推进作用,而不是相互拆台,这样只能起到消极作用,中国散打为什么在国际高水平的比赛中不堪一击,本身自己内部就不谦虚,不团结,如何与人家斗,其实传统武术是现代武术的强大基础,现代武术是传统武术走向世界的表现形式并不矛盾,我相信现代武术与传统武术何时真正融合互存,那时才是中华武术真正走向世界的时候。下面转贴对武协技术部刘普雷先生的访谈,其中言语足以让一些不知学习只知贬低的人汗颜,希望可以对他们产生一些触动。我希望以后在坛子与各位朋友多谈论的是武术文化、互相学习习武心得,并不是互相贬低互相排斥!!!
<br>
<br>
<br>
<table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80">
<tbody>
<tr>
<td>
<table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80">
<tbody>
<tr>
<td><font color="#333333">传统武术如何对话竞技散打<br/> ---访武协技术部刘普雷先生<br/> 大多数人是从散打王比赛转播中认识刘普雷先生的。他经常同另一位专业人士一起,结合画面为观众进行详尽的解说。刘先生口才很好,在解说中即感觉不到专业解说员由于缺乏武术专业知识指鹿为马的窘态,也听不到过多的专业术语。对广大观众来说,刘先生的解说能帮你听懂比赛,看懂比赛。大多数都认为刘先生只是一位武协的官员,可谁也不知道,他还是意拳名家姚宗勋的得意弟子。在几十年中,刘普雷练习套路,训练过散打,也学过意拳,还经历过打野架,从这些经历中,他对民间武术和散手有着自己独到的认识.就当前许多敏感的话题,笔者有幸采访了刘普雷先生。</font>
<br><font color="#333333"> 易平:当初是出于什么目的推出散打王比赛的?<br/> 刘普雷:中国武术要生存,就必须走向市场。也就是要产生效益,以前的比赛观众少。因此必须提高精彩程度、对抗程度,要真打。于是我们取掉了护具,改平台为绳圈,这样运动员无法自己下台,在围圈中只能困兽犹斗,提高了精彩程度。后来考虑到比赛的连续性,就废掉了先后倒地、抱缠2秒裁判喊停的规定。98年开始在山东、河南等地进行了试点,那时抱缠只要有动作还不吹停,鼓励连续用动作。经过试点,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在99年锦标赛,护具就全取掉了。但现在锦标赛还是三局二胜,而散打王需打满5局。98年底,李杰先生带我和散打队到日本观摩了K-I决赛,参照它我们搞出个草案,99年底开始准备了。</font>
<br><font color="#333333"> 易平:为什么散打王规则中对摔有所限制。<br/> 刘普雷:在搏击试点时,我们延用摔跤的规则,有先后倒地之分,后来考虑到中国散打要同国际其它武技接轨,比如说自由搏击泰拳、终极格斗,要走向赛场,所以必须国际化。考虑到兼容的问题,我们做出了一些必要的取舍。</font>
<br><font color="#333333"> 易平:有人讲:传统武术中有许多独特的东西,如:桩功和意念训练,困此同西方的搏击比较起来,有优劣之分。<br/> 刘普雷:东方武术同西方的搏击是两种不同文化的产物。西方的东西比较直观,强调力量性,真打实练。同在实验室内做实验是一个路子,他强调的是结果。而我们则拥有5000年的历史,有许许多多的财富。我们有孔子,有孟子,有孙子兵法等,但这一切也可能成为我们的包袱。比如说对服输赢这一问题。竞技体育强调胜率,泰森胜56场负2场仍然是好汉。而我们有些前辈一提就是:未尝一败。这让人不禁要问:未尝一败,是什么概念?是从未比过呢?还是对手太弱?对待太弱的对手就没有可比性。实际上这也是一种文化的差异,不好说有什么优劣之分。<br/> 谈到桩功,它仅是传统武术的一种训练方法,也可叫内功,可现在西方的现代体育也重视头脑,强调心理训练,现代体育有四大要素:体力、技术、战术和心理。西方现在也有心理想象训练,也许方法同我们不同,但效果是很明显的,比如说奥运会项目,很多运动都得益于这种训练成果,所以说要条条大道通罗马,也就是殊途同归。</font>
<br><font color="#333333"> 易平:武协最近搞的击打测试,记录每个运动员的打击力量。现在许多传统武术人士讲,内家拳的整体力要大于散手运动中的局部力,是否可以将传统的整体力也进行量化,同散打选手比较呢?<br/> 刘普雷:这种比较是可以做的,但力量大在比赛中未必用得上。搏击是一种综合性艺术,并非单凭力量就可以取胜。我研究过散打王的录像,发现最佳的发力距离在20厘米左右,像平常大家感到非常有力的长举高打并不是最有威力的。另外在击打震颤力的杀伤效果更明显。虽然现在还没有完整的答案,但一定频率的震荡能增强杀伤效果。它同单纯的冲击力是不一样的。比如在散打王比赛中,李明击倒郑裕蒿;安虎打倒腾军,力距并不长。实际上俗称就是打"寸"了。打人的人感觉并不一定重。挨打的倒下了,而且还伤得不轻,那么说力量大小只有挨打的说了算。真正的出拳并不一定最快,但对手躲不开。这里有许多因素,比如用假动作把对手给骗了。真正的高手都具有打倒人的能力,但这种能力并非只是绝对的力量,力量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font>
<br><font color="#333333"> 易平:现在流行一种说法:传统拳术中有许多技法是西方没有的,所以在技法上传统武术优于西方。<br/> 刘普雷:我曾注意过泰森对霍利费尔德的那场比赛。我觉得老霍有三个环节做得很好,所以才取胜了。在远距离,老霍首先利用自己的刺拳*泰森展开队形,泰森臂短不适应,打乱了他的阵脚。一旦泰森冲过来,老霍用前臂封住泰森,然后做一个定点发力。泰森有4次被发出二米左右。泰森信心明显动摇了,当泰森冲过来。老霍就贴身缠住他,头顶泰森下巴,前脚插过泰森的中心线,向前顶,在武术中这叫"搂根"。泰森站不住就打不出重拳,于是绝顶聪明的泰森就只好咬了。<br/> 在这个例子中有两点值得注意,一个是定点发力,一个是纠缠技术。是典型的中华武术的技术。在拳击中,人家不管它叫什么,管用就行。这也就是我所说的殊途同归。并不是别人什么都不研究。对于散打来说也是这样,只要有用的就吸收进来。</font>
<br><font color="#333333"> 易平:在传统武术中有许多发力的技巧,是否也能用于散打王比赛。<br/> 刘普雷:只要适合规则就都可以用,其实在散打王比赛中,有个别队员就有上佳的发力表演,有个叫郑子龙的队员,在纠缠中并不抽手,前臂就是一个发力,把对于发到围绳上去了。另外我注意到一些运动员如:史云岗、郑裕蒿,他们的缠抱也很有特点。相信随着散打王比赛的发展,各队会吸收一些新技术,丰富自己的技法。就像当初很多教练员对我说的:只要有一个完善的赛制,就不必过多考虑技术,各队会自己完善。</font>
<br><font color="#333333"> </font></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 <b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31 14:50:30编辑过]
易平:对于民间选手来说,怎样才能进行公平的交流呢?<br/> 刘普雷:武术从诞生到现在,有它特定的环境。从最早人兽间的你死我活,到后来冷兵器的争阀。武术可以说至少从胡服骑射那个年代一直延用到明代,时间跨度至少有2000多年。那时是马上天下,两匹快马速度加上战将的发力,力量可想而知。后来将机械的发力移植到拳术上出现了重多的拳术,如五行拳,八卦的双换拳。但那时的环境同现在不一样,也可以说再也不会有那种环境了。因此传统武术必定是要受现代体育的影响,在现代社会里,你不能把人打死,打伤也不行,你说你刺目活儿好,谁让你用?胳膊弄断了,行吗?所以说传统的比武必须要有纯厚的功力做基础,双方都心照不喧,点到为止。所谓武德,指的就是这个,什么叫止戈为武啊,就是指这种分寸感。既然手持利刃就必须把握分寸。<br/> 这就要求双方都具有很高的修养,如果一方是滚刀肉,也就无法比了。而这些在现代体育中是无法想象的,现代体育讲的就是分出胜负。所以我们正在策划推出一种新的赛制,就是针对传统武术的。<br/> 首先从实用推手开始,然后逐渐升级,加入拳脚组合、擒拿,逐级开放,一级一级向上走,象象牙塔一样。让练传统武术的拥有自己能够施展拳脚的赛场。现在实用推手以有四个试点单位,它不同过去的太极推手,形式上更自由。 易平:前一段有不少人叫板散打王,可过了一段时间武协没了下文,原因是什么?是不是一种炒作的手段呢?<br/> 刘普雷:应该说武协并没有客意安排。因为散打王是向全国转播,收看的人少说也有几百万上千万。这里不乏武术练家,看过后不少人有自己的看法:"这不行啊,拳击加腿吗"。很多人想同散打王一决高下是可以理解的。于是武协就想安排一两场比赛,可后来发现实际操作上有些困难。最重要的是规则,是否戴拳套?是否打5局,这些都是问题。民间选手体力是个问题,没有受过无氧训练,别说5局,一局也坚持不下来。就连我们的队员如果训练不正常也坚持不下来。如果散打王同传统武术比试,按什么规则?有无可比性?规则无法制定就不公平。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推出一种适合于民间人士的赛事的原因。对于民间人士来说,打的机会太少。我曾接待过来比武的民间人士,让他同我们的小队员比比。我对他们讲:"大家可以先戴手套,如果您觉得合适,就委屈一下同孩子比试一下,如果不合适再取掉拳套。"他觉得行,上去了。我们的小队员一个边腿又一个摆拳,把他打了个机灵。我问他:"还摘手套吗?"他自己不比了。我们的队员从十几岁到二十几岁,各种比赛至少身经百战,距离感和机会抓得好,这是民间人士所不能及的。所以推出民间人士交手的特殊赛制势在必行。 易平:现在社会上对意拳的议论很多,有的师傅讲,意拳的放松桩要站几个小时,而且还需排打。有的则说;意拳的精髓在于吃劲的桩功,而且还要辅助器械训练,对此您怎么看。<br/> 刘普雷:对于任何事的看法,要承认他的全过程。王芗斋先生在早期传授的也是五行拳,讲的是横撞硬要无遮拦。后来王先生拜访了少林寺,去过南少林,遇上方先生,在湖南邂逅了解铁夫,经过这么多事情,王先生对于自己的技术定位有了新的认识。姚宗勋先生亲口对我说:当时王先生见到解铁夫的神龟出海一式非常飘逸,无论你怎么上,他都能从神龟出海一式应感而发,所做的就是整体重心的松紧转换。后来王先生就从三体式过渡到神龟出海。实际上意拳是培养感应对手的反射能力,力向身外行,把对手用活了。所以说打得漂亮,实际上是对手配合得好,这里不是讲做假,而是指控制对手的能力。如同斗牛,越凶的牛,斗牛士越能让自己出彩儿。如果这斗牛呆在那儿不动,发毛的准是斗牛士。王先生常说:极动之动尤不动,说的就是这个。意拳训练的是一种感觉,一种对抗的反应能力。在这一点动物要比人强得多。像猎豹只有三次机会抓到猎物,不然就会饿死。所以自然界淘汰剩下的是最快速的猎豹。人们由于人脑的发达,抑制了很多的潜能,意拳的训练就是激发这些潜能。实际上就力量而言,人本身的力量就够用了,我们今年的散手队在澳门同泰拳进行过交流,他们的教练称:泰拳并没有力量训练,让人感到很奇怪,实际上这同中国的传统武术是一样的。什么样的训练会塑造什么样的肌肉类型,健美的运动员身材好,可那只是为了让人看。<br/> <br> ---访武协技术部刘普雷先生(完)<b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31 14:48:37编辑过]
<br>谁也没有拆台啊,只是指出传统武术的缺点和认识误区的事实,期望传统武术能够朝高水平竞技的方向改进,练传统的就受不了了啊
<br>
<br>不肯直面本身的问题,顾左右而言他,实在一点改进的空间都没有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飞水断</i>在2010-10-31 14:23:00的发言:</b><br/>
<br>谁也没有拆台啊,只是指出传统武术的缺点和认识误区的事实,期望传统武术能够朝高水平竞技的方向改进,练传统的就受不了了啊
<br>
<br>不肯直面本身的问题,顾左右而言他,实在一点改进的空间都没有</div>
<br>既然你还是如此,那没办法,以后你的贴我也不会再回了,我来这里是交流学习的,打口水仗没意思!!!!再见! <br>而且中国有些传统武术本身是很优秀的,但由于人们对武术的认知严重偏差,导致传统武术现在的局面
<br>
<br>许多中国传统武术在国外就得到很好发展,实在可悲 <br>“太平盛世”民间练家子实战机会少啊!
<br>
<br>传说中的“职业杀手”和散打王笔画两下才有看头啊! 等待呢 国术在国外发展的好是武术前辈多少年努力的结果,国外发展的再好,每年怎么还有树以万计的外国人来中国学武呢?难道他们智商都有问题吗!!!!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形意拳圣</i>在2010-10-31 15:00:00的发言:</b><br/>国术在国外发展的好是武术前辈多少年努力的结果,国外发展的再好,每年怎么还有树以万计的外国人来中国学武呢?难道他们智商都有问题吗!!!! </div>
<br>不谈论了 那边买贝尔的求生刀呢 我合计研究研究呢。
<br>昨天天歌出的小折硬跟骆驼我大哥手里抢了一个 <br>这个~~~~
<br> 不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形意拳圣</i>在2010-10-31 15:00:00的发言:</b><br/>国术在国外发展的好是武术前辈多少年努力的结果,国外发展的再好,每年怎么还有树以万计的外国人来中国学武呢?难道他们智商都有问题吗!!!! </div>
<br>国外发展的好是国内环境不适合武术发展,把武术的本意都扭曲了
<br>
<br>外国人到中国学武术那是中国把武术神化了,老外信以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