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一个中华传统古文明的 伟大
开元占经在古代的中国天文学家 就已经知道 地球是个圆球 悬浮在虚空之中 所谓天圆地方 的真是意思的 天是个圆形 地论八方 谓之天圆地方 这书里都有记载 里面的东西收录了 很多公元前的科学著作 大家有兴趣 可以去百度 开元占经 或者买一本来看 中华传统文明的 科学不比现代西方差 就是因为历史原因 自废武功 学会了 传统文明留下的技术 在看看现在 你才能开悟……下面是摘录的一些东西
中国古代天文学著作。本书的全名是《大唐开元占经》,清人又或名《唐开元占经》,作者是瞿昙悉达,成书时间约在718~726年之间。唐朝以后,《开元占经》一度失传,所幸在明末又被人发现,才得以流传。本书共120卷,保存了唐以前大量的天文、历法资料和纬书,还介绍了16种历法有关纪年、章率等基本数据。在书中,各种物异和天文星象等方面的术语很多。本书在天文史上很有研究价值
(一)《开元占经》保存了中国最古老的关于恒星位置观测的记录。在卷六十至卷六十三有关二十八宿星占和卷六十五至卷六十八有关石氏中、外官星中总共给出了一百二十一颗恒星的赤道坐标位置(其中有六颗星的数据在今传各本中已佚失)。这种赤道坐标和现代天文学上所使用的赤道坐标虽然形式不同,但本质上是一致的。这一百二十一颗星的坐标构成了一份我国最古老的星表,研究者名之为“石氏星表”。
(二)《开元占经》中保存了可能是世界最早木星卫星的肉眼观测记录。在卷二十三有关岁星(木星的古代名称)占中有一段甘氏的论述:“单于之岁,岁星在子。与虚、危晨出夕入。其状甚大,有光,若有小赤星附于其侧,是谓同盟。”意思是说,在单于岁那年,木星运动到了这一天区,早、晚和虚、危二宿共升共落。这时的木星看上去又大又亮,而在它的边上仿佛有一颗小的红色的星,这个现象称之为“同盟”。甘氏的这个发现是在公元前364年,这比伽利略在1609年发明了天文望远镜之后,才发现木星卫星早了近两千年。
(三)《开元占经》保存了石氏、甘氏和王咸三家星官的原来面目。星官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恒星命名形式。一个星官是一个恒星组合,其中的星数多寡不等,少到一颗,多到数十颗。一组星起一个名字,如北斗(七颗星)、牵牛(六颗星)、天官(一颗星)、羽林军(四十五颗星)等等。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家有许多流派,大部分流派都有自己的星官体系,彼此略有差异。三国时代时有吴国的一位太史令陈卓曾把古代主要的三家官体系——石氏、甘氏和王咸的,并同存异,组成一个二八三个星官包含一四六四颗星的完整体系。这个体系被后世接受,成为中国传统的恒星命名系统。由于陈单综合的成功,反使原来的三家星官逐渐不为世人所知。全赖《开元占经》保存了原来三家各自的组成情况,才使后人得以知晓这三家星官的原貌,从而为中国星名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四)《开元占经》中有很高科学水平的关于日蚀现象的论述。卷九中录有西汉天文学家刘向的论断:“日蚀者,月往蔽之。”这是我国天文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解释了日食发生的原因。同卷中还引有与刘向同时代的一位星占家京房对古代日食观测方法的记述:“日之将蚀,……置盆水庭中,平旦至暮视之。”这段记述表明,当时已发明了预报日食的方法,但在时刻计算上还比较粗疏,因此,耐心的天文学家借助了一盆水使观测者专注的目光从长时间向上仰视刺目的太阳光本身转变为自然微俯观测刺目程度较低的水中太阳像,从而可以大大减轻观测者的痛苦和疲劳。这个观测方法的发明大大提高了观测日食的能力和质量。此外,《开元占经》还集录了日全食时人们看到的太阳外层的一些有关现象,如日珥和日冕。
度娘就是好,发帖混分,复制粘贴! 为棍而来 发表于 2013-9-2 10:48
寒士就说明是比较穷,吃不饱,但这些研究都是寒士在饥寒交迫中想到发现写出来的?不少人写书时候不会 ...
古代写说虽说思想不是现代网络小说家们那么无聊,但是大多数还是饿不着的,比如写吕氏春秋的人,都是不韦兄给的酒足饭饱才有那心情写,比如四库全书,隆哥没少给银子他们,小季还平白无敌得了两美女,一边干公活,一边干私活,好不快活,再多了倒子就不说了,贫民思想家还是有的,但是绝对是少数中的少数,另一点,我面写了,古代等级分明,很多读书人之所以饿肚子,是因为思想上的问题,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宁可站着要饭吃,不愿低头干点活,如果对比今天,我们这些也算是读书人的P民,不知是没有骨气,还是古人太清高,我们现在如果还是不肯低头做人,为老板好好干活,那不但自己,连家人都得饿死 古代的中国人思想真是天马行空~~~~
另一方面也说明生活基本需求被满足了,才有时间精力去做更高层次的追求 祖国的文明博大精深。。 中国版的占星术? 为棍而来 发表于 2013-9-2 10:27
古代的中国人思想真是天马行空~~~~
另一方面也说明生活基本需求被满足了,才有时间精力去做更高层次的追 ...
兄台 古代很多寒士都是饿着肚子读书的 要不然也不会有 十年寒窗无人问 一朝成名天下举 雨夜孤行 发表于 2013-9-2 10:28
度娘就是好,发帖混分,复制粘贴!
兄台 开元占经这本书在我 书柜里躺了7年了 因为确实没有钱跟时间来支持我在继续学下去 所以我才发出来 大家共勉 也是我的一个遗憾吧 青秋道人 发表于 2013-9-2 10:33
兄台 古代很多寒士都是饿着肚子读书的 要不然也不会有 十年寒窗无人问 一朝成名天下举
寒士就说明是比较穷,吃不饱,但这些研究都是寒士在饥寒交迫中想到发现写出来的?不少人写书时候不会每天饿肚子,连生计都无法保证还埋头异想天开,写书传阅后人吧(不排除有这样的人,但绝对不是大多数)
作者还是长安的,印度后裔。两个文明古国混成今天这样也惨了点。反倒是那些强盗国家依靠战争烧杀抢掠混的出人头地。 這說明了古代國人視力比老外好多了,他們要用望遠鏡才能看到的東西,我們直接肉眼看見。反觀現在的小孩幾乎都是眼鏡仔,說明今不如昔啊! 进来帮顶一下 说明古代空气没污染,能见度好。 无奈的苹果 发表于 2013-9-2 10:57
作者还是长安的,印度后裔。两个文明古国混成今天这样也惨了点。反倒是那些强盗国家依靠战争烧杀抢掠混的出 ...
差不多 古中国 跟古印度两兄弟现在都完了 中国还强点 古印度的人民现在都是最贱的一个种姓首陀罗 其实种姓是印度的叫法 翻译过来成中文就是 宗族的意思 现代印度的上层种姓是 雅利安人 没读过,易经是最爱 青秋道人 发表于 2013-9-2 10:33
兄台 古代很多寒士都是饿着肚子读书的 要不然也不会有 十年寒窗无人问 一朝成名天下举
那是因为放不下身份去干活,只能饿肚子,所谓士农工商,农有田地,工有活干,商有票子,只有士们都是宁可要饭吃,也不会去干活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