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棍杂谈——全国最热门的甩棍论坛】

标题: 三摇三摆的实质是什么 [打印本页]

作者: qiteng    时间: 2009-3-27 01:11
标题: 三摇三摆的实质是什么
大名在外的三摇三摆因为没有完整出视频而充满神秘感,又因为田博士的学生经常拿推手、散手的冠军而令人推崇。
    笔者通过深入观察,已基本搞清楚田博士的训练方法。
    他是要求先作平面、立面、侧面引化,上下、前后、左右发劲,统称“三摇三摆”。学生训练的也就是这几个方面的太极劲。其理论就是太极拳论。
    练时先柔后刚,先慢后快,再到发出整体劲。
    从搏击的要求来讲,这几个方向的太极劲练出来了,也就够了。
    传统的练法是先套路后推手再散手,少数人可以推手,极少人可以散手。原因就是没有实战这一关。而田的练法是要打活动目标的,也就是比较接近擂台打法的。传统的练法最多是拆一下招,没有身体接触,因而不容易体会到打击的感受。
    我们讲传统主要是近几十多年。再往前,太极并没有完整的套路。只有单式。以前的人练太极也是只练单式,大概跟田博士现在的练法差不多,一式掌握并会熟练运用了,再学下一式。所以以前的人比较重视实战要求。但太极拳流传开后,为方便练习,整理出了套路。
    以套路练习可以求松柔,以松柔求知己的功夫。然后再接触推手,求知彼的功夫。推手熟练后可以进行散手训练。
    我看了田博士的高徒徐亚奎的“三摆”,确实是太极味十足,发劲干脆。但56式套路打得太一般,发劲引化都非常生硬。可以说没有入门。主要原因我想也是换了个环境,没有适应。我曾分析过,张海涛是推手高手,到了武林风这样的散打擂台,也是因为没有适应这样激烈对抗的环境。
    传统的太极高手讲究一招制敌,相持久了未必会有优势。通过散打擂台,大家带了拳套,打击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分析王战军与王璐璐,在推手上前者胜,在武林大会上前者胜,在武林风散打擂台上后者胜。主要是规则方面的适应与不适应的问题,特别是拳套制约太极基本技术的发挥。
    以前形意高手郭云深半步崩拳打天下,主要就是势大力沉劲猛,一击必飞,但让他在武林风擂台上,可能五击对手都不能飞,反而会把他打下擂台。并不是说武林风上的散打运动员本领高一些,而是拳套和规则制约了郭的发挥。
    同样地,请杨露蝉上武林风,我看他未必是王洪祥的对手。
    现在的宝力高、柳海龙又是真正的搏击高手吗?也不是,他们在杨露蝉、孙录堂、陈发科那里肯定走不了一招。可能有网友说他们没有比过不可以下结论。那就请宝、柳去武当、少林去切搓一下。
    前几年,陈式太极高手马国相去少林、武当交流,已找不到一个可以平等交流的对手了。所以传统武术已经走向了没落。其主要原因就是现在的散打搏击方式,既促进了武术实战,又限制了武术实战。
    对“三摇三摆”快速训练太极劲的方法,我们既要充分肯定它的积极作用,又要看到它的负面影响。那就是传统太极正逐步丢失。如果大家认为“三摇三摆”就是太极,田金龙太极散打就是太极,肯定大错特错了。
    现在真正的太极还是陈、杨、孙、吴、武、赵堡,特别是陈式太极保留了较强的实战性。但训练方法也应该改进,比如借鉴田金龙的“三摇三摆”,注重散手训练和实战打击训练。其实六大流派都有秘传功夫,比如桩功和单式练习等,与“三摇三摆”的练法差不多。
    田金龙的态度是很谦虚的,但一些学生就有点狂了。看不起其他门派的。
    我觉得传统武术包括太极的实战,希望在《武林大会》。尽管现在的武林大会有“三分演七分打”的嫌疑,但终究会让传统武术重新拾起对抗的精神。其实武林大会也有难处。真正实力相近的选手,是不容易打出传统功夫味道的。远可以看吴陈比武,中可以看魏树人、林墨根等人的推手交流,近可以看陈小旺与廖白的推手切搓,内行可以看出门道,外行就看不出所以然,没有多少观赏性。就是两上实力相差较大的比试,也会一招制敌,看不出来是怎么回事。通过《武林大会》这样的方式,既给躯干部分适当保护,又不影响手的灵活性,做到无拳套、无级别、无“防护”,可以最大限度地施展传统功夫技术,能够促进传统功夫提升,最终促进中国武术发展。
     仅以此文,与天下太极爱好者共勉!

作者: 小鬼头    时间: 2009-5-7 22:58
不错 他们确实不够厉害 但是比我们厉害的得多




欢迎光临 【甩棍杂谈——全国最热门的甩棍论坛】 (http://www.mayi.s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