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棍杂谈——全国最热门的甩棍论坛】
标题:
“引进落空合即出”细辨
[打印本页]
作者:
qiteng
时间:
2009-3-27 21:32
标题:
“引进落空合即出”细辨
关于“引近、引尽、引进”
武术界朋友对“引进落空合即出”中的“引进”二字有不同的看法。
一种认为应该是“引近”。他们认为太极拳技击讲求近战,引近对手,靠近自己,然后发敌。还有一种认为应该用“引尽”,因为只有把来力引尽才能后发制人。还有一种认为应该用“引进”,因为只有把对手引进来才能使对手落空。
“引”字是一个象形字,本意是一个人拉一张弓,原意为引弓,就是开弓的意思,在汉语中,“引”字,是变化派生出新的字意最复杂的一个字。汉语语法中的专用词“引申义”一词就是因“引”字引申的典型性而被选用。在“引”字收录在册的76种占今用法中,没有“引近”的用法,这是一个新造的词组,也是一个不规范的语法用句。太极的运动轨迹讲求的是圆。阴阳的转换并不缩短阴阳两极点(黑白阴阳鱼的两只眼睛)之间的距离。太极拳技击虽然有着近战的特点,但最主要的是通过双方“势”的优劣、虚实之间的转换而取胜。
这种拉近就可使对手落空的说法是错误的理论。直线的靠近反而会成为真正的引狼人室,你的还击也只能是硬顶的还击。
“引尽”同样没有被收录在规范的汉语词典中,同样是一个生造的词组。从逻辑学的角度分析“尽”,是全部的意思,它在逻辑外延上是周延的。在这个句子巾,“引”的行动,不必然产生事物本质逻辑外延周延性的改变,引导的结果是方向上的改变,逻辑上犯了因果搭配不当,因果关系不成立。
另外,“尽”的意思也是死的意思,比方“自尽”。而“引”在汉语中也有好几种情况,与死亡有关,比如引决--自杀、引服--承认被诬陷的罪名而自杀、引罪--伏罪,喝药而死………果把“引”“尽”连在一起,极易产生严重的误解。使用这种用法将承担很大的法律责任,因为谁也不敢保证练太极拳者不出现意外的情况,尤其是老年人。
通常大家认可的是使用“引进”二字:引,是诱之使来,牵引使近于我,进,是令人前进,不使逃去(陈鑫语)。
“引进”的“引”的目标是对手,而“进”的主体也是对手,是“今”对手“前进”,是动词的使动用法。这样的用法是现代汉语“引进落空合即出”语法最为规范的用法。
关于“引进”的三种解读
以上“引进落空合即出”表达的:把对手引进来使对手在向我前进中失去重心,而我则控制住对手,合住劲,把对手发出去,大概是当前大多数拳友对于这句话的普遍理解。这是第一种关于“引进”的解读。“引进”作为这个句子的一部分,只表达一个动作,即“但引而不击,有顺势牵之使进”(陈鑫)。它只表达“化”,不能单独表达一个完整的攻击动作。
“引进落空合即出”出自王宗岳的《打手歌》(“王宗岳,乾隆年间人”。这是顾留馨说法。《武林》2006年第6期何轶群文(太极拳的速度变化》:“自明代中叶王宗岳定名之‘太极拳’始。”把王宗岳由大清迁往“明中叶”不知有何出处?),杨式太极拳广泛流传后,打手也成为至今仍然流行的太极拳练习听劲的一种方式,也就是推手。《打手歌》对于推手的练习,具有非常经典的指导作用,主要适用于掤、捋、挤、按四正手,以后也被各式太极拳引用。
太伋拳的实用技击并不单纯表现为推手。这一点在当前务必强调,把推手误认为是太极拳技击唯一形式是极端错误的。推手只是ka(提手旁加葛)手的部分内容。另外,单纯依靠“引进落空”攻击对于,并不是太极拳的独有特点,其他项目也广泛使用这种方法,比如摔跤、柔道……单靠引进也许可以造成对手落空,但若单纯使用这种办法成功率就大打折扣。其他拳术也并非招招用全力,多数情况会演变成双方纠缠不清的角力,摔跤,这与太极拳的“以巧取胜”是不尽符合的。所以这样的解读,相对于太极拳实用技击,似不够全面。
第二种关于“引进”的解读,首先,表现在“引”、“进”字的不同理解:“收来名为引”(《咏太极拳》五言俚句陈鑫);“临阵交战,切忌先进,如不得已,浅尝带引……一引一进,奇正相生,佯输诈败,反败为攻,一引即进,转进如风,进至七分,疾速停顿。”(《太极拳拳谱》陈鑫),这里的“引进”的“进”字分明是我向对于进击的意思,动作的主体是我,而不是对手,与前面的解释意思恰恰相反。
“引进”不再作为一个动词词组。在文言文中“引”、“进”经常被当作两个单独成立的动词。这“引”——收来”(收之使来),就是现代汉语中“引进”的意思。而“进”则是进击的意思。这样的解读,更符合太极拳化打合一、攻防一体、阴不离阳,阳不离阴,引进的同时也是我进击的开始。这里的“进”,已绝无现代汉语中“进来”的意思,恰恰相反,上述第二种出现的“进”无一例外均是进击、出击的意思。
陈式太极拳理只讲“引进落空”而不提“合即出”,是因为大多数情况之下“引进”二字就是“引进落空合即出”的意思。“引”就是“引进落空”,“进”就是“合即出”。这里的“引进”可以归纳为陈鑫所说的“即引即进”。陈式太极拳的“引进落空”“出自《掤捋歌》二首,是陈式“旧传歌决”,原文“引进落空任人侵”,意思是引化对手的出击,我乘虚进击,使对手露出空当,这样,任凭什么样的侵袭都不在乎,也就是“来多少收多少,来者欢迎,去者相送。”(陈照奎语)陈式太极拳老谱的“引进落空”表现了更强的实用技击攻击性。
第三种“引进”的解读表现在“进”的不同形式。它既不是第一种用法的“先引后进”,也不是第二种用法的“即引即进”。作为“引”的对应动作,这个“进”字并不表示立即攻击,这个“进”是虚进,是求“势”之进,“动必进步,进必套插”,“将欲放劲,步须暗进,胜在进步,不败在退步”,这是上引下进,面对对手攻击的最强点,只有经过“引”的过程,敌我双方才会有强弱的转换。虽然是虚进,但我的根(脚)已经深入对手的领地。我之进与“引”几乎同步,对手因“引”由实到虚,而我虚进则可由虚到实。这个过程既是对手落空的过程,也是我“合”的过程。一旦对手失势,我即可挨着何处何处打。其实这也体现了太极拳防就是攻,攻就是防,攻防一体的特点。这个“引进”只完成了“势”的进步和敌我双方虚实的转换,而没有完成进击的全部动作,所以它要和“合即出”一起才表达完整。这样的解读对于太极拳推手及实用技击具有普遍的意义。
关于“落空”(音kong和落空(音kong)
与太极拳不同,世界上大多数的搏击项目注重力量。攻击目的明确,直来直去,攻即是攻,防即是防,主张先下手为强,格斗技巧相对简单,动作较大,这些搏击相当凶猛,但判断这样的攻击,出击的时间、攻击的方向、拳脚摆动的轨迹,予以躲避并不困难,通常在比赛中,拳手挥拳如雨,但真正能命中的却只占少数;有效的击打,击倒对手的,更是少之又少。只见拳手大汗淋漓,声色俱厉,攻击者攻击扑空踉踉跄跄,出拳者出拳后收不住身子,勉强站稳的场景是这类格斗最常见的场面。这种攻击者的失控,就是所谓“落空(空:读音kong)”。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太极举正是根据道家的这种思想发现了这种攻击的盲目性和攻击者的躁动性,创造了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拳理,充分利用对手的先发的攻击定势已经形成,出拳、出脚的轨迹、方向已不可改变,充分利用对手这种攻击的可判断性和不可更改性,放大对手的攻击趋势,转移攻击方向,人为制造对手的“落空”,并创造对手落空后的对于身体的失控状态。“虚笼诈诱只为一转”,目的就是制造对手的落空。这是“落空”的第一种用法,也是通常人们习惯的用法。
太极拳的实用技击并不单纯表现为推手,在实用技击当中,未必要等到“落空”才发起攻击,更多的时候只需出现落“空”(空kong:空当、空隙、空子)即可“合”:这尤其表现在陈式二路拳跳跃动作完成的“合”、表现在采、挒、肘、靠的攻击手段、也包括已经在太极拳技击中消失的抓、拿、打、掷等手段.所以赢的条件不光是落空,而是要有空(kong)子。陈鑫在《擖手十六目》中这样写道:“空,宜读去声,人欲来击我身,而落空虚之地”。古代汉语读音分乎、尚、去、入四声,“去”声就是现代汉语的第四声。“空虚之地”就是空当、空隙、空子的意思、已不单指重心失控。这是“落空”的第二种用法。“空当”(空konq念第四声)包括对手所有的失误,含义要广泛得多。包括取胜的全部条件。“落空”(kong)包括了落空(konq)。而“合”则是将全部取胜的条件变为现实的唯一有效手段(在我的(陈式太极拳的跳跃动作与实用技击)中有阐述),是开合之“合”,也是“内二合”之“合”,是指导太极拳实用技击与练习的普遍原则,我非常推崇陈照奎的话:“谁先合,谁先赢。”
有关本文“引进落空合即出”的七种解读,都在不同的侧面阐述了人们对于太极拳的理解。其实,表达的就是不同时期、不同流派、不同形式技击中侧重不同的我与对手之间阴阳虚实互相转换和攻击的过程,以及这个过程进行的动态的、不同阶段的着眼点,有差异,也有共性。反映了太极拳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人们对太极拳的认识。它是珍贵的,它的珍贵不在于它的正确或者谬误.而在于它是不同时期太极拳发展现状最最真实的记录,对于我们研究太极拳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我们理解拳理、拳经的含义,应该摒弃故弄玄虚,也应避免望文而生义,更不可传讹制讹。用尽可能准确的全面的分析,解读前人留给武术界的文化遗产,就有可能让“天书”回到人间。这是让太极拳发扬光大的最有效的途径。
作者:
夜雨
时间:
2009-3-28 00:24
你怎么发的帖子都这么长呀 `
作者:
小鬼头
时间:
2009-5-11 22:25
好啊 三个音近不同意思的词语 道出不同的道理 学习了
欢迎光临 【甩棍杂谈——全国最热门的甩棍论坛】 (http://www.mayi.s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