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棍杂谈——全国最热门的甩棍论坛】

标题: [转帖]传统武术中的一支奇葩 [打印本页]

作者: linh888    时间: 2010-10-29 10:49
标题: [转帖]传统武术中的一支奇葩

——我师曹志清先生《形意太极》导言
                          虢筱非

    形意、太极、形意太极。几个词组放在一块,就像绕口令似的。
    形意、太极,目见耳熟;奇怪,哪来一门什么形意太极?
    但形意太极虽鲜为人知,却确实在极少数人之间传承。它像传统武术中的一支奇葩,静静而寂寞地开放着。
    中华武术有着悠久的历史,缘起于我国远古祖先的生产劳动。人们在狩猎等劳作生活中,逐渐积累了一些劈、砍、刺的技能。后来在军事战斗中逐步总结提炼出部分招式,进行传授和习练,逐渐形成了武术。
    传统武术是传统文化和格斗技术双重土壤培植出来的产物,它的传承是一个动态状态。
    在历史长河中,明清时期是武术大发展时期,流派林立,拳种纷显。由于幅员辽阔,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风俗民情也各有差异,导致植根于广袤民间的各地武术拳种也风格各异,“各有专门秘法散之四方,……教师相传,各臻妙际”( 明人郑若语)。
    在清代中期以前,由于山水和语言等的阻隔,诸多拳种之间少有横向交流,多纵向发展,基本上处于各自发展状态。但到清代咸同光绪年间,太平天国运动搅乱了原有的社会秩序,加之海禁大开,中国社会呈现出五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此时,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等也得以涌进京城,于是各拳种之间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一系列的碰撞、消失、融合、发展。
    开始以北京为中心,尔后在天津、上海等大城市及其辐射地区,各门拳术的传人之间经过互窥、校技、选择、兼习等之后,出现了一个取长补短,彼此兼融的现象。
    一篇托名岳飞所作的《岳武穆九要论》,即在形意拳、神拳、太极拳门内广为传抄,均奉为圭臬。这就是拳术理论早期相互服膺、相互融合的明证。
    从程廷华和李存义交流八卦掌、形意拳的拳艺开始,前贤即开始探索三大拳种之间的融合。最为典型的是初习形意拳的孙禄堂,兼习八卦掌和太极拳后,进行三拳合一,创孙式太极拳。张占魁、韩慕侠则在天津创形意八卦掌。
    我师曹志清先生传习的形意太极,也是一个三拳融合之物。七十多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曹师的师父商长锁邂逅流落在山西太原的河北永年人曹克先师,从学了这趟形意太极,于是递传下来。
    “形意要找太极劲,太极要找形意劲”。我师授艺,经常如此相训。纯刚易折,纯柔则弱;直劲简捷少变,曲劲灵活欠力。刚柔直曲,变换纠结,方为劲力真谛。
这趟形意太极,本为门中珍秘。为使传承中不失其本旨,授受中莫轻易其规范,我师虽年高家居,壮心不已,一招一式拍摄成像,一讲一述记录成文,积成书稿。
    拙著《形意传灯录》出版后,因其中专门章节述及形意太极,承读者诸君关注和讯问,甚至在各大武术网站发贴热议。为不拂雅意,我师将书稿授我,嘱为之润色。我固肤浅,受命惴惴,阅之再三,不敢妄篡一字,仅将《形意拳理论研究》修订版中有关形意、太极、八卦互相找劲的篇章移来,略作删节,作为本书附录,方便读者互证。今筹资代为付梓,以飨同好。
    莽莽森林,乔木灌木,各竞生长;百花园中,鲜花小草,各尽所妍。
    愿形意太极顽强地递衍下去。
 

作者: 希区柯克    时间: 2010-10-29 12:06

不敢妄加评论,学习喽!
作者: 苏格兰D风笛    时间: 2010-10-29 12:08

深奥阿!
作者: 武圣    时间: 2010-10-29 12:17
《形意传灯录》早就拜读过,感觉多少写出一些真东西,形意太极没见过,也没听过,不敢妄加评论!!!
作者: 阿东0460    时间: 2010-10-29 12:21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作者: 美术师    时间: 2010-10-29 12:45
我到现在都没分清什么心意六合拳,形意五行拳,光名称都不得要领,与传统武术无缘了
作者: prince4    时间: 2010-10-29 15:37

额~~~~
   不太了解~~~~
作者: 天净    时间: 2010-10-29 16:05

中国武术多是修身养性强身健体
缺少技击方面使用性
作者: 龙少    时间: 2010-10-29 16:11

看不懂````````
作者: 一飞    时间: 2010-10-29 18:03
现在能精通内家拳的年轻人有几个?等老一代武术家仙逝以后,我们引以为傲的中国功夫会不会成为传说?




欢迎光临 【甩棍杂谈——全国最热门的甩棍论坛】 (http://www.mayi.s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