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棍杂谈——全国最热门的甩棍论坛】
标题:
[分享][转帖]抗日大刀来历
[打印本页]
作者:
希区柯克
时间:
2011-1-7 12:06
标题:
[分享][转帖]抗日大刀来历
二十九军大刀队与《大刀进行曲》
二十九军全体将士皆系冯玉祥将军的西北军旧部,1930年中原大战,西北军溃败,各路残兵避居山西一隅。来自各派系的将领宋哲元、张维藩、冯治安、张自忠、赵登禹、李文田、何基沣、萧振瀛等8人,共议集合力量创办新军,推举原五虎上将宋哲元为军长,将士共四万余人,阎锡山每月拨十六万晋钞。全体官兵生计艰难,萧振瀛见此决非长策,乃商各将领同意,投奔东北军的少帅张学良。张学良久慕宋哲元的指挥才能,决定收编这支能征善战的队伍,并赠宋哲元一把将军指挥刀,刀柄上刻有“張學良贈”的铭文,刀鞘和刀柄上雕刻有花纹,十分精致(现存北京军事博物馆),部队改称为东北边防军第三军,全军只有一万五千人的编制,却要维持四万人吃饭,所以无论官兵一律只管吃饭而不发军饷。全军下辖两个师,第一师师长冯治安,第二师师长张自忠。军官一律降级使用,如赵登禹原为师长,现编为冯治安手下的旅长。后来刘汝明加入又增加为暂编第二师。
在张学良东北易帜后不久,全国军队统一编制,张学良为海陆空军副总司令,宋哲元所部被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
二十九军与大刀队
蒋介石对二十九军是有所考虑的,他准备利用他们去江西剿共。而宋哲元却认为中国内战多年、国力衰竭、列强环视。为此他在《北平实报》上发表了自己的主张:“枪口不对内,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军人之天职是保卫国家”。所以二十九军在由山西到察哈尔驻防的两年多的时间里,不仅积极练兵,还重点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但二十九军装备极差,有三分之一是原西北军遗留下来的老汉阳造、三分之一是当年淮军打太平天国时用的毛瑟枪、其余的是自制的土枪。不仅武器陈旧种类复杂,且弹药补充困难。毛瑟枪就根本配不上子弹,只是背着做样子而已。在这种状况下,宋哲元只好保留了原西北军使用的大刀,以弥补枪械之不足。为此,他给每位士兵配备了一把大刀。这刀与一般的单刀不同,它是由山西的镔铁打成,每把重7斤,全长7尺,刀面最宽处有4寸,刀沉力大,舞起来凛凛有风,很有杀伤力。宋哲元还特意聘请了一些身怀绝技的武术名家来担任教习,如当时享有盛名的武术大师李尧臣。李是河北冀县李家庄人,曾拜神拳宋彩臣为师,先练三皇炮锤拳,后练六合刀、追魂剑等十八般兵刃,会使暗器,功夫过硬,在社会上颇有名声。民国以后,李靠在家授徒为生。当宋哲元聘请他到军中担任教习后,他根据大刀的特点及日军步枪上刺刀的情况,结合原来的六合刀法,创造出一套“无极刀法”。此刀法既可当刀劈,又可当剑刺,其中有一招叫“空手夺白刃”,虚实结合,以奇制胜,后来在喜峰口、罗文峪的战斗中都发挥了极大威力,使日军在近战中毫无招架之力。日本兵因惧怕大刀砍头,并流传如被大刀砍掉脑袋死后就不能再托生成人,这大大影响了日军的士气。于是日军赶造铁脖套发给士兵套在脖子上,也成了一大奇观。
为了将无极刀法传播开来,军部先由各连队抽选骨干组成大刀队,以简元杰为队长,由李尧臣直接传授刀法,再由他们返回连队传授给全军。
作者:
希区柯克
时间:
2011-1-7 12:07
喜峰口、罗文峪之战
1933初,日本继“九一八”吞并我东三省后又挥兵南下,企图越过长城,再吞华北。为遏止日军的攻势,军事委员会北平军分会主任张学良将北方各派系的军队组成八个军团,在长城一线布防。二十九军与四十军组成第三军团,任命宋哲元为总指挥,秦德纯、庞炳勋为副总指挥,负责热河以东岭南一线防务。二十九军共辖3个师,宋哲元令37师冯治安部防守城岭子—喜峰口—潘家口一带;令38师张自忠部以遵化为中心,防守龙井关至马兰峪一带;令暂编第二师刘汝明部在玉田向安镇及东辛庄镇集结待命。
1933年3月9日二十九军37师先头部队刚到喜峰口,发现喜峰口已被日军第14混成旅占领。此阵地原是第四军团53军万福麟的防地,因连日作战将士过度疲劳而撤退。从10日到11日37师先头部队与进攻喜峰口两侧的日军展开肉搏战,首先组成五百人的大刀敢死队,双方来回拉锯,争夺激烈。由于士兵手持大刀与日军短兵相接,使日军虽有优良的武器却不能发挥作用,此战双方伤亡惨重,五百人的大刀敢死队仅生还23人。宋哲元急调37师赵登禹旅、王治邦旅及38师佟泽光旅,直奔前线,并任命赵登禹为喜峰口方面作战的前敌总指挥、王治邦为副总指挥,共同协助作战。11日夜,赵登禹旅长率两个团从左翼出潘家口绕至敌右侧,攻击喜峰口两侧高地之日军。是夜赵登禹身背大刀,踏雪前进,由老乡带路,从后面包抄。于12日天未破晓时,抵达日军在北山的骑兵阵地和在蔡家峪、白台子的炮兵阵地。趁日军熟睡之机,将手榴弹扔进帐篷,杀伤大批日军,对逃出的日军则挥刀斩之,随后又将阵地上的火炮、辎重、粮草一一炸毁。喜峰口一战共毙伤日军六七百人,我军亦伤亡副团长以下军官14人,士兵数百人,从此打响了二十九军武装抗战的第一枪。
日军在喜峰口受挫后,并不甘心,又企图转攻罗文峪。罗文峪是古都北平的门户,如果失守则古都危矣!负责守罗文峪的是二十九军暂编第二师刘汝明的部队。16日至17日,日军先企图夺取三岔口高地,被击退后,又以飞机大炮作掩护,向罗文峪、山楂峪和沙宝峪进攻。守军诱敌深入,待敌临近阵前,战士们由战壕跃出,以大刀及手榴弹拼杀,战况极为激烈,日军不支被迫败退。18日,日军再次进攻,守军则依托城墙、碉楼顽强抗击。日军在猛烈炮火支援下,反复向守军冲击,战士们则待敌接近时,跃出阵地抽出大刀与敌肉搏,战至傍晚,日军又被击退。午夜,守军从左中右三面主动出击,战至天明,日军尸横遍野,罗文峪以北10里内已无敌踪。喜峰口、罗文峪之战况不断在全国各大报纸报导,鼓舞了全国民心。
《大刀进行曲》的创作与传播
喜峰口、罗文峪战斗之胜利,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振奋了全国人心。以落后的武器战胜了有先进武器之敌,运用近战、夜战,充分发挥了大刀的威力,有力地抗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一时全国各大报纸,尤其是上海《申报》对每日战况的报道,对二十九军的赞扬,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当时上海一个公司的小职员孙培元年仅19岁,他受申报的影响,满怀激情,以麦新为笔名创作了《大刀进行曲》,副标题是“献给二十九军大刀队”。根据扬云峰的回忆,在1933年5月《大刀进行曲》就已在二十九军军中传唱开了。1937年电影《风云儿女》用《大刀进行曲》做主题歌,从此《大刀进行曲》风靡全国。麦新在全面抗战爆发后,到根据地参加革命。193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戏剧音乐部党支部书记,并创作了大量的革命歌曲。1947年6月6日在国民党军的一次袭击中壮烈牺牲,年仅33岁。
作者:
啊呆来
时间:
2011-1-7 12:19
好贴 坐着看、、
作者:
核潜艇
时间:
2011-1-7 12:34
《一寸山河一寸血》!
作者:
河北老虎
时间:
2011-1-7 12:35
这些故事听我父亲给我讲过,不过没这么具体。
阿海哥的大刀玩的不错。
作者:
武圣
时间:
2011-1-7 12:37
不错,这段历史值得认真学习!!
作者:
马啃菠萝
时间:
2011-1-7 13:42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作者:
山东小棍友
时间:
2011-1-7 15:11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作者:
kingsgy
时间:
2011-1-7 16:29
以下是引用
山东小棍友
在2011-1-7 15:11:00的发言: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作者:
铭哥
时间:
2011-1-7 19:35
这刀就适合糙用,就是看起来难看啊
作者:
花和尚
时间:
2011-1-7 20:37
抗日大刀相当给力的大杀器
欢迎光临 【甩棍杂谈——全国最热门的甩棍论坛】 (http://www.mayi.s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