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棍杂谈——全国最热门的甩棍论坛】

标题: [转帖]精解《王宗岳太极拳论》 [打印本页]

作者: dianjinan    时间: 2009-2-22 13:03
标题: [转帖]精解《王宗岳太极拳论》

由于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一直被公认为太极功夫的经典和确立太极拳种的开山之作,因而本文就对其中易被误解的部分给予详细的解译。只是为了便于读者的理解,下面对语句的解译并不是按语句在原文中的顺序来排列的。
1、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中的①‘谓之’一般被解译为‘叫做’,而在这里是‘为了’的意思;②‘走’不是通常意义的走而是指整个身体的运动其中即包含身体的移动也包含身体的转动,其形式即有滑步也有跳跃。③‘粘’不是指肢体间的接触而是指自身躯体与对手躯体相接近的过程,其目的是使自已的肢体能够深入地接触到对手的躯体并能够将自身的重量加载到对手的躯体上。
那么对“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的直译就是“当对手发爆发力来功击时,我方则以柔劲来与之接触是为了灵活而快速的运动,而我方的发力方向是朝着对手发力方向的侧背面是为了使自身的躯体能够进一步靠近对手的躯体。”而对此句话的通俗译解则是,我方以柔劲来应对他人的爆发力攻击是为了实现不失衡、不受伤和不与对手分离的运动,而这样的运动既是为了规避对手的攻击也是为了进一步靠近对手的躯干,但如果以柔劲与对手做正面的接触,则已方的柔劲往往不能有效缓冲对手爆发力的冲击,因而要以柔劲从对手发力方向的侧面来与对手接触。
这句话说明,在以太极功夫进行格斗时,如果与对手发生接触,则既不能不顾对手的情势而主观地乱发力——“丢”;也不应以刚劲与对手的刚劲相应击——“顶”;而是应以柔劲去接应——“粘”
2、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在以柔劲粘的过程中,我方的身体会发生弹性变形而获得弹性势能,而这样的弹性势能又可以加速人体的运动,从而转变为身体的动能,因而“粘即是走”;而走的动能也同样可以在接触中转变为粘的弹性势能,因而“走即是粘”;又由于在粘走的过程中,人体可以同时拥有弹性势能和动能——即“粘中有走,走中有粘”,所以,将粘与走的关系定为阴阳关系是非常贴切的,而“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也就可以意解为“粘不离走,走不离粘,粘走相济,方为懂劲。
那么“太极拳”也正是由于格斗技术的特点是“粘走”,而“粘”与“走”的关系是“阴阳”关系才得名为“太极拳”。
3、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这句话中提出了“偏沉”与“双重”的概念,而现代人很难理解这两个概念,往往错误地把“偏沉”理解为重心偏向一条腿,而把双重理解为重量为两腿平分。究其原因就在于,不能够从字词本身的含义上来解释偏沉与双重的含义。
在古汉语中,为了表达的简练和连韵,往往将字词的内涵引申为一种寓意。而偏沉与双重就代表的是寓意,其中偏沉的寓意是向对手的侧后方运动;而双重的寓意则是沿直线做正面运动。其中双重的寓意是相对偏沉的寓意而被引申出来的,其重与沉的意思都是“落下”。因而只有理解了“偏沉”才能理解“双重”。
在以太极功夫格斗中,如果以柔劲接应对手来力的过程中,没有脚步的运动——即以“走”来配合,那柔劲就往往不能够有效缓冲碰撞,而这样的走就必须包含有向对手侧后方运动的横向走,因而把这样的走就称为“偏沉”;而与之相对的走就只包含沿正向进退的纵向走,而这样的走就被称为“双重”。而“双重”显然是一种错误,其结果是导致己方的柔劲不足以有效缓冲对手的爆发力而受伤和失去平衡。——所以,“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     
而“欲避此病,须知阴阳。”则是说,要避免双重之病,就必须理解粘与走的阴阳关系,必须掌握粘走的技巧,——也就是要懂劲。而换一种说法就是,“双重”是不懂劲、也不会粘走的外在表现。
4、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是一个排比句,其中的“快何能为”是与“显非力胜”相对应的,是一个反问句,其直译是,“仅凭快怎么能做到呢?”,而其意解则是,“仅凭快是不能做到的”。
这句话所要表达的意思就是,太极功夫不是仅凭力量大、动作快来取胜的,而是靠技巧来取胜的。这个技巧就是粘走,而要实现粘走就必须做到“立如平准,活似车轮”。
5、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其中平准是古人测量水平的一种工具,如下图所示。

[attach]940[/attach]

那么这句话的意解就是,“身体要像平准那样,能够灵活转动,也要像车轮那样,能够灵活移动”。而只有达到这样的状态才能够在粘的过程中,借助对手的力量来加速自身的运动——即借力走,从而能够“后发先至”。
6、虚灵顶劲。气沉丹田。——这一句是论述呼吸和情绪的话,其中“虚灵”的意思是放松情绪,也就是减小紧张情绪;“顶劲”的意思是振奋精神,也就是提高大脑的兴奋度;而气沉丹田的意思则是松腰、松腹,也就是进行腹式呼吸。
在实战格斗中,拳手产生紧张情绪是必然的,而且这种紧张情绪能够促使大脑神经中枢的兴奋,从而提高其应激水平,但如果紧张情绪过强,则这种情绪信号就会影响运动神经中枢的正常活动,从而导致骨骼肌的僵硬;而且这种情绪信号在促使思维神经中枢加强兴奋的同时也会导致思维程序的紊乱,所以,放松情绪以保持冷静、沉着的“虚灵”与振奋精神、激发活力的“顶劲”之间是相矛盾的。但由于格斗中的过分紧张是总的倾向,因而太极功夫强调的是虚灵,而顶劲则是虚灵下的顶劲。
实际上,在实战格斗中要做到不过分紧张是很困难的,虽然可以通过思维中枢的潜意识暗示来减弱情绪中枢的紧张情绪,但这种减弱的程度总是很小的,所以“虚灵顶劲”是不能够由格斗中的思维活动来控制和实现的。其实现的方法是,㈠.通过平时的盘架、推手、拆招来训练人体的情绪中枢,以使其产生过分紧张情绪的阀值有所提高;㈡.通过平时的盘架、推手、拆招的训练来建立起腹式呼吸的动作习惯,从而以深呼吸来抑制紧张情绪的产生;㈢. 通过平时的盘架、推手、拆招训练来熟练地掌握格斗技巧,从而建立起取胜的信心,以至于在格斗时的思维中枢能够发出信号刺激情绪中枢产生欢快的情绪来抑制紧张情绪的加强。
生理学的研究说明,人体的呼吸与情绪是互相关联和互相影响的,如果情绪紧张就会导致呼吸加快、变浅;而加深和放慢呼吸则能够减弱情绪紧张,所以太极功夫的“气沉丹田”既是保持“虚灵顶劲”的手段,也是“虚灵顶劲”的目的和结果。
7、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沓;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其中,①“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沓”的意解“是欲左移身体则左脚预先提起,而欲右移身体则右脚预先提起”,其‘重’与双重的‘重’是同意;②“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的意解是“跳起来可以很高,俯下身可以很低”;③“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的意解是“前进可以很长距离,而退后则可以速度很快”。
8.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其“急应”与“缓随”是受到攻击时的被动反应,但这种反应并非是完全主观控制下的反应,而是以柔劲粘走的结果,其原因是,柔劲——即弹簧劲是人体受到外力作用才表现出来的,其效果与外力大小相关,因而以一定的人体柔弹性可以缓冲不同力道的攻击。而这种以弹性势能来应对动能的“应随”就被称做“以静制动”。
9.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其中“舍己从人”的意思是,“依据对手的情势来作出反应,而不是主观地盲动”。而这样的应对才是取胜的捷径,因而舍弃了这样的捷径也就是“舍近求远”。
很多人将“舍己从人”错误地理解为“急应缓随”并因此片面地强调应随的重要,而实际上,太极功夫不但有被动的“应随”还有主动的“引发”,只是由于应随更难于被掌握才被古人着重强调。
10. 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由着熟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其意解为,“粘走”理论是太极功夫的精髓,是统帅整个技术的灵魂,但要理解“粘走”理论并掌握“粘走”技巧就要通过各种训练来熟悉技术动作和劲力的运用,而在此后才能够建立起与“粘走”相关的各种条件反射,并能够在实战格斗中运用粘走技巧。
“懂劲”是理解了“粘走”又能够在格斗中进行“粘走”,而“神明”则是“粘走”的最高境界,是“粘走”已成为生活习惯的阶段。但从入门到懂劲再到神明的过程,是一个较长的、需要修炼者付出巨大精力的过程,而且在此过程中,修炼者必须按正确的方法训练才能够取得成效。而之所以会这样难,就是因为,粘走的技术不像其它格斗技术那样,是完全通过增强人体本能来形成的,而是需要建立起能够抵消一些本能反射的条件反射才能够形成的——这种条件反射的代表就是“气沉丹田”。
在实战中的主意识只能是战胜对手的意识,而其它所有潜意识活动和肢体动作都只能是条件反射和本能反射的结果。其中所有条件反射的建立都是通过平时按要求刻意训练来实现的。而这种按要求刻意训练的过程就是不断领悟训练要求和训练目的,并最终建立起能够用于实战的用劲习惯的过程——这也就是“用力之久”而“豁然贯通”的过程。

转 太极论坛




欢迎光临 【甩棍杂谈——全国最热门的甩棍论坛】 (http://www.mayi.s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