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一个特殊时代的特殊群体。
知青,并不遥远的记忆,可能他们就是你我的父母。
知青,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也是一段被误导、愚弄、猥亵甚至轮奸了的青春。
这个群体,正在退出历史和社会的舞台,他们的经历、遭遇、欢乐、酸楚,也将和那场人为的浩劫,被故意忘却和湮没。
我刚步入大学校门的时候,李春波的一首《小芳》,因为琅琅上口的缘故被青年人传唱,也由于仿佛揭开的伤疤,深深刺痛了无数年近半百甚至花甲的中年人的心灵。年长的人给我讲,那时候,全国不知道有多少象当时我那么大的男孩女孩,为了所谓的“主义”和“信仰”,有规模、有建制、有计划地“主动”和“自愿”地奔赴生活极其艰苦的农村,而当时很多大小权贵的子女,却可以通过应征入伍从军或虚假体检证明来逃避这一人为的劫难。
无数的青年人不仅将青春埋葬在了那片所谓的“热土”,更有不知多少知青望穿秋水甚至魂断异乡。当时政府鼓励知青和当地农民结婚而永远“扎根”农村,可以奖励几十斤粮票、几十斤谷物、几样农具或生活用品,还有一套《毛选》或《最高指示》,于是很多情窦初开、出身不好、没有选择的青年人,在下乡的地方稀里糊涂地娶了或嫁了,一生也就留在了偏僻的乡下。
当返城潮来临的时候,逐渐清醒过来的知青开始想尽一切办法返城,于是就有了电视剧《孽债》那样抛弃了原配发妻和子女回城的“负心人”,就有了人性最丑恶的尔虞我诈、以权谋私,甚至有不计其数的女知青用自己最珍贵的童身和贞洁与某些丧尽天良的权贵换取了那盖有红色大印的一纸返城批件。
返城的知青,有毅力有基础的人参加了其后恢复的高考,借用知识“改变”着自己的命运,有背景有“门路”的人利用法制的空白和权力的垄断,巧取豪夺不择手段慢慢挤入上流社会。但是,绝大多数的知青,因为荒废了求知的大好时光,没有知识、没有技术,从“返城知青”逐步“进化”成了新群体——“下岗职工”。
太多的悲剧,持续的谎言,至今也无时无刻不在你我的身边,继续上演。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15 23:56:54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