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要一步,快速开始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要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太极拳势的主动与随动

[复制链接]

598

主题

4265

帖子

2

精华

闪电侠

Rank: 6Rank: 6

返现券
0
金币
26
金钱
36
注册时间
2009-1-2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2-23 13: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初学太极拳或拳技未精,练习者的肢体运动多表现为手动、脚动,腰不会(能)动;随着拳技实践层次的提高,继而转变为手动、脚动带动腰动……只有练悟得法,拳枝水平达相当高程度后,方能做到腰转(动)带动、牵动、引动、拔动脚转(动)、手转(动)。在太极拳势运动中,腰与肢体其他部位的关系是主动与随动的关系。太极拳的这种运动方式很难为常人所理解、所接受,这也正是太极拳锻练最费时耗力、最难练之处。凡太极拳练家都会从自身盘架、推手的实践中,清晰地体验(味)、证实到这种拳技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诚如拳论所说“车轮两命门,一纛摇又转”,“腰如车轴”是也。
      太极拳势运动中,腰主动与肢体其他部位随动勾画着太极拳的三个“座标”:太极拳是练腰的拳,无腰不太极;太极拳是练圆的拳,无圆不太极;太极拳是练“周身一家”的拳,无“周身一家”不太极。
      1太极拳是练腰的拳
      太极拳运动中,腰的动态处于极其特殊地位,诚如《永年太极拳志》(2006年版第95页)所言:“腰是全身之轴心和重心,也是丹田之所在。‘命意源头在腰隙’只有以腰为轴,才能带动全身构成一个整体,节节贯穿,灵活稳健,力由脊发,步随身换……太极拳的动作实际上不是四肢的动作,而是腰的动作”。腰是太极拳势上下体转动的关健,腰动对全身动作的变化、协调乃至重心的稳定,以及推动劲力到达肢体各部位都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太极拳是练腰的拳,腰主动与肢体其他部位随动,贯穿于太极拳势运动全过程。
拳论要求“刻刻留心在腰间”,原因在于“腰隙”为命意源、为气机开关、为旋转枢纽、为虚实变化根本、为一身之主宰。腰空松圆活,丹田气动方能“腹内松静气腾然”;枢纽“活似车轮”,方能虚实变化莫测,“屈伸开合任自由”;“腰为主宰”,腰动得当肢体其他部位方能随动有序,节节贯穿……腰主形为轴、气主动为旗、心(神)主行为令,形正则气顺,气顺则神(心)宁,故腰形、气旗、心(神)令,实为太极拳(动)气功调身(姿)、调息(气)、调心(神)之三调,互为其根其用而统一,缺一不可。
      太极拳注重练腰,当有另一层含意:人的肝肾脏器位于腰部腹腔,祖国医学理论认为“腰为肾之府,肝为筋之府;肾主骨、藏精,为男子先天;肝主筋、藏血,为女子先天;肝肾同源于命门”,故太极拳独具特色的运动方式,有固肝肾、健筋骨,颐养先天、延年益寿,向生命极限挑战的意愿和功效。
拳界向有“太极腰”、“无腰不太极”的说辞,《心会论》更强调“腰脊为第一之主宰”。愚意以为:太极拳的内劲运转要通过腰脊来带动四肢运转,因此拳势须松腰竖脊,脊不直,则身躯歪邪,腰不松,则整体不能灵活运转;因此拳势须松腰沉胯,脊椎节节松开,气自沉(下、归)丹田,力透两足,下盘稳固;松腰竖脊沉胯,百会穴上领,尾闾正中下垂,脊椎骨拔开、椎管顺直自然,丹田之气自能贴背运行,通过腰脊产生内劲,上贯头顶,达于手足,成为上下一体,手足的动作与腰劲相系,使腰成为整体活动的轴心。拳谚“上下一条线”,松腰竖脊沉胯之意,只有以“腰为轴”,以“腰隙(眼、胯)为轮”来带动肢体其他部位,按拳理要求活泼运转,方可“全凭两手转”,达到“心令气旗使,自然随我便”、“合则发放去,不必凌霄箭”的境界。
“掌腕肘和肩,背腰胯膝脚,上下九节劲,节节腰中发”。愚意以为,太极拳盘架时腰主动与肢体其他部位随动的水平和质量,特别是推手、实战时我方肢体的主动随动,带动、牵动、引动、拔动对方肢体,使其失重(控)、落空、跌出的水平和质量,是审视、评判太极拳技水平、质量的重要依据。
       2太极拳是练圆的拳
       圆,无缺陷凸凹,涉及而最广,容量最大;圆,最全面、最和谐、最坚韧、最饱满、最滑润、最灵巧,中心最稳定,妙用无穷。太极拳运动是“太极(阴阳)图”的模拟再现,太极图(圆)的几何图形无始无端,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拳势行云流水,绵润悠长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也。”因此,太极拳是练圆的拳,无圆不太极。
       “太极不动手,圆用腰来走”,昔年杨少候宗师曾对吾师张虎臣(1898—1979)先生言,“太极拳势无处不是圆,无圆不太极。圆从何来,皆腰所为也。腰为轴,轴转带动肢体圆运。轴为旋转之蜡烛,手足为旋转之灯罩,以腰脊为轴心,画圆裹为灯笼也。灯笼愈小愈妙,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也。”少候还将太极拳势的圆喻作时钟,说“习长手者,为钟之长针走大圆,习短手者,则为针之轴,无圆之形式,而有圆之妙用。”太极拳势这种腰主动、手足随动将身体裹成“灯笼”的运动形式,在少候传与张虎臣的太极小架——太极家手(练架)、太极小式(用架)套路中,形正势圆“磨转心不转”,表现得淋漓尽致:松腰竖脊沉胯,百会与会阴连线与地面相垂,稳如“坐在(尾闾)烛台上的蜡烛”正中安舒,即使海底针、斜飞式,单鞭下式等动作也不须低头弯腰俯身,以保证身体中线的正中不偏;腰主动四肢随动“裹成灯笼”,出手须三尖(鼻尖、指尖、足尖)相照、同在一个圆上,手足尖连线与地面相垂直,外圆距胸腹(视身材大小)一尺左右……圆的尺度随功夫和用意而变化:圆大至无限、圆小至星点,妙在小圈可产生大圈、快圈的向心力、离心力功效;妙在求速度时圆化为点,距离短,应力集中,迅捷无比;妙在圆满气足、柔滑坚韧,即可卸力、吸力,又能张力反弹作用于反方向力,使敌力或找不到着力点无所适从,或沿着圆的切线方向飞出,或被吸力所吞化、张力反向弹出……
      太极拳势腰主动是轴心内园的暗动(转)、微动(转)、小动(转),带动、牵动、引动、拔动肢体其他部位随动,是轴心外圆的明动(转)、显动(转)、大动(转)——这是对盘架子而言;若是推手、实战,则我方主动随动为轴心,内圈(圆)愈小愈隐愈好,敌方为外圆、大圆,作用于敌方的向心力、离心力愈大愈烈愈速愈妙…概而言之,腰劲越圆,周身之劲越活、越轻灵奇巧,太极拳功夫愈显出神入化。
      太极拳势往复折叠,进退转换,“腰隙”遂意(拧成)“麻花”般状态的主动,带动、牵动、引动、拔动肢体其他部位盘旋成各种几何状态的圆,如大圆小圆、立圆斜圆、8字圆、相交圆、圆中圆等等,门内称之为“乱环术”、缠丝劲(力)、“螺旋力(劲)”,在太极拳博击技术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此说已超出拙作命题范围,恕不评述。
太极拳势腰主动与其他部位随动,“虚实随机变,妙在圆中求”,“周身如一气,浑如太极球”。因此,练太极拳腰不能(会)动(转)、势不能圆,则拳有其名而无其实,充其量只能称为“太极操舞”,而不能作武术、气功意义上的“太极拳”论矣!
       3太极拳是练周身一家的拳
       太极拳势所要求的“周身一家”,涉及到形神统一,阴阳虚实、动静刚柔、进退开合、松紧蓄放、快慢起落、表里内外的辩证关系,动作与呼吸的配合,气机升降的和顺,以及天人合一、法归自然等诸多方面,内容极其丰富,不能一一论及。拙作愿就太极拳势主动与随动的协调平衡,阐述管见,以祈对“周身一家”的理解有所新义。
       拳论对“周身一家”的论述,首推先贤所写:“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穿,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凸凹处,无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杨澄甫口述、陈微明笔述《太极拳术十要》中称之为“上下相随”。愚意以为,腰主动与肢体其他部位随动空松圆活,浑然一体,太极拳势自能举动轻灵、节节贯穿;内气营运活泼、形圆气满,拳势自能无缺陷、无凸凹、无棱角、无断续,完整一气,因而“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倘若腰主动与肢体其他部位随动不能协调一致,太极拳势就无法做到“由脚而腿而腰,完整一气”,于是“身便散敌”,不能“得机得势”。如何纠此偏差?先贤告诫曰“其病必于腰腿而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
       继而言之,“周身一家”所要求的“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笔者理解为心意所使,腰动肢体其他部位随动,全身皆动,为“一动无有不动”;腰静(不动),肢体其他部位随静(不动),全身皆静,为“一静无有不静”。且须和李亦畲《走架打手行动要言》所说,“静则俱静,静是合,合中寓开;动则俱动,动是开,开中寓合”相统一。推而演之,腰松自能“一松无有不松”,腰活自能“一活无有不活”,腰圆自能“一圆无有不圆”,腰柔自能“一柔无有不柔”……主动随动“动中有静”,主静(不动)随静(不动)“静中有动”,说静不静、说动不动,自能无处不动、无处不静而动静自如、动静一体,方能做到沉重不浮,静如山岳,周流不息,动若江河,“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
      太极拳势运动,腰主动与肢体其他部位随动和谐自然、妙若天成,心意所使自能“衣着合体”合乎规矩,周身上下前后左右、手眼身法步,折叠得当、转换到位,(神意气、手肩肘、足胯膝)六合相统,内外合一,无处不协和,无处不圆润…浑元一体,诸法归统于自然。此即为太极拳势运动所要求的“周身一家”。太极拳势运动,只有在腰主动与其他部位随动,作到“周身一家”,方有可能达到劲整、劲实。故太极拳是练“周身一家”的拳,无“周身一家”不太极。
      许禹生先生《太极拳势图解》言,“太极拳之妙全在用劲”。劲圆劲自活,劲整劲自实。欲求劲圆、劲活、劲整、劲实,须正确理解太极拳势主动与随动的关系,在练腰、练圆、练“周身一家”上下大功夫,方能登高有阶,学必有得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5-1-19 13:09 , Processed in 0.182729 second(s), 25 queries .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2.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