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吃主食死得快? 2017年8月29日,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发布了一项涉及18个国家13.5万人的营养研究,结果显示:高碳水化合物摄入与死亡率增加。该研究结果与多国居民膳食指南相悖,一时间“多吃主食死得快”,“吃肉越多越健康”,“营养师都被打脸”各种说法疯传朋友圈。 真相:中国营养界专家分析后表示:该研究采用是30年前中国的营养数据,不能指导现在中国人的生活。此外,文章中并没有说明碳水化合物的种类,也没有区别不同的脂肪酸类型。中国人还是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吃最靠谱。
2.王老吉可延长10%的寿命 2017年12月5日,广药集团董事长李楚源在某论坛上表示:“国家863计划研究结果表明,喝王老吉可延长寿命大约10%。”该言论一出,立即引发群嘲。 真相:当年参与该项目的研究人员、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毒理所主任黄俊明明确表示:“延长寿命大约10%”这个结论不是课题组给出的。当时实验的目的是评价凉茶的安全性,而不是喝凉茶能否延长寿命,当时的测试结果仅显示该凉茶是安全可食用的。
3.喝白酒能抗癌? 2017年11月2日,在一场名为“中国传统白酒研究重大突破”的新闻发布会上,有学校发布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首次在国际上检测并鉴定了中国传统白酒中的具有抗癌作用的化合物—地衣素。经网民发酵,演变成了白酒能抗癌的说法。 真相:这个研究的确存在,但说白酒抗癌是过度解读。目前关于地衣素的活性研究基本都是一些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在人体上还没有很多可靠的证据。而且,白酒中的地衣素含量通常不多。靠喝白酒抗癌,也不太现实。
4.番茄炒蛋是增肥菜 番茄炒蛋是我国人人都爱的家常菜,它有鲜艳的色彩,鲜美的味道,柔软的口感,而且富含番茄红素、维生素C、蛋白质、卵磷脂,常常被作为健康的荤素搭配菜。 真相:番茄炒蛋烹调时往往要加油加糖,按照制作原料逐个计算,发现一份番茄炒蛋(两个西红柿两个鸡蛋)的能量超过300千卡,再加一碗米饭350千卡,一菜一饭就是650千卡。而一个轻体力活动成年女子一天是1800千卡的热量标准,这就占了一天能量的接近30%。所以番茄炒蛋是个名副其实的增肥菜。
5.胎盘能大补? 2017年5月22日媒体曝光了一些私人团伙长期盘踞医院,动用各种关系大量收购人体胎盘倒卖的现象。报道一出,胎盘倒卖被卫计委调查,同时备受关注的还有“胎盘大补”这个千年传说。 真相:胎盘在孕期作用重大,是链接妈妈与宝宝的重要“纽带”,但是产后那一刻,胎盘其实就是一块“红肉“了,跟猪肉、牛肉营养价值类似,实在没必要吃。此外,胎盘中也有一些不安全的因素,例如通过环境、空气、水质、以及食物中进入体内的有毒有害物质也会有一部分在胎盘中被”拦截“下来,有极大的健康隐患。
塑料紫菜 2017年2月16日,与“塑料紫菜”相关的视频在微博中扩散。视频中,一位大妈从买来的“紫菜”中取出几块泡在水里,称闻到一股腥臭味,且拉拽不开,吃的时候也嚼不碎,由此宣称该“紫菜”是由黑塑料袋做的。据估计,该谣言对福建省紫菜产业造成近亿元的损失。 真相:紫菜自身富含胶类等多糖物质、浸泡水温不够或者时间较短、偏后收割等原因,都可能导致紫菜“撕不断、嚼不碎”,至于“腥臭味”,其实这是紫菜本身的味道,主要是由于1-辛烯-3-醇和庚二烯醛两种风味物质, “塑料假紫菜”纯属莫须有。谣言出现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进行核查,均未发现传说中的塑料紫菜。 2017年2月27日,国务院食安办主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局长毕井泉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于在网上传播的“塑料紫菜”等食品谣言,要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严厉打击。
棉花肉松 2017年5月,视频网站、微博和微信朋友圈开始流传“肉松是棉花制成的”系列视频。在系列视频中,解说人操着不同口音,称肉松在水中揉搓后出现的絮状物为“棉花”,并用打火机点燃,称有“棉花味”。随后,全国各地也相继出现不同版本的“棉花肉松”视频。 真相:肉松的本质是肌肉纤维,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放入嘴里一咬就会融化,口感松软。而棉花的本质是植物纤维,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是一种不可溶的纤维,虽然看上去也很松软,但嚼不烂。散布谣言的犯罪嫌疑人被处以行政处罚。
塑料大米 2017年2月,微信平台上开始流传一段两分钟的视频。其中一段视频中,有一男子不断将塑料袋放入一台机器,经过熔解、拉丝、切割等工序,最终生产出一粒粒状似米粒的白色固体。视频配有文字称,这就是假大米的制作过程。 真相:塑料大米生产的视频是再生塑料颗粒的加工过程,内容被移花接木,和大米毫无关系。再者,大米市价一般在每斤3元左右,而塑料粒每斤成本高达十几元,商家没有用塑料造假的必要。散布谣言的犯罪嫌疑人被处以行政处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