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平府越義 于 2015-9-4 22:12 编辑
1984年,有劈枪动作的是5个步兵方阵+1个男民兵方阵,其中5个步兵方阵是连续的。
1999年,有劈枪动作的是1个陆军学员+2个步兵集团军+1个武警警卫方阵+1个预备役方阵+1个男民兵方阵,其中2个陆军集团军方阵是连续的,武警警卫方阵和预备役方阵隔1个,预备役方阵和男民兵方阵是连续的。
第一个原因看起来虽然不科学,但是很符合即时感官。1984年刚走分列式的前几波,人正看得亢奋,没有疲劳感,齐刷刷5次劈枪能把相当多的人吓尿,尤其是那些在陆地上与中国交手过或试图交手的国家。由于正和越南打仗,这一年的阅兵尤其能展示陆军肌肉。反观1999年,劈枪的也多,可惜就是分散了一点。
第二个原因,枪不一样,尤其是刺刀。56式步枪可能解放军装备最铁血的步枪。为了强调刺刀见红,由双棱刺刀升级为三棱刺刀,长度也增加到38厘米。而且,这种刺刀只能折叠,不能拆下。两次阅兵,你仔细看刺刀,56式步枪比81步枪的刺刀震撼多了。81式步枪的刺刀更像是一把匕首,长度减少到30厘米,据说设计时考虑以后拼刺刀的机会不多了,差点取消。但是在对越战争中,56式爆发了弱点,最终被81式取代,那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所谓劈枪,是指分列式方队在通过主席台,下达“向右看”口令、齐步转正步时,所有官兵随着正步的节奏,将上了刺刀的步枪从肩扛改为手持,随即用力向前劈出,变成挺枪前进的姿态。
按照劈枪动作的要求,整个动作过程中,要有极其整齐的“咔咔咔”三声。第一声,在步枪下肩,左手接住护木时;第二声,是将枪身用力转向前方,从侧靠身体的状态变为竖直向前的状态;第三声,是在将枪用力向前劈下,刺刀从朝天转为指向斜上方,枪托拍在胯骨部位。
这三个动作,在“咔咔咔”三声中,方阵立即从扛枪的和平姿态,变成挺枪前进、一往无前,杀气腾腾。
行进中,后排士兵的刺刀距离前排士兵的耳根只有12厘米,却能保持严整步伐前进,任何国家的阅兵式都没有出现过这样严整、连续的震撼劈枪。当时观摩的外国媒体、使节和友人的反应基本上来说是这样的:
我们国家领导人心里一定是这样的:或者是这样的:也可能是这样的: 也有可能是这样的: 再有可能就是这样的:
之后的几次大阅兵,由于枪械换装,大部分方阵使用的新式枪械长度更短,不适宜表演劈枪,这个动作就减少或取消了,再也没有出现过5个徒步方阵连续劈枪行进的霸气场面,就观赏性而言,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对了,最后我必须吐槽一下,09年阅兵,劈枪只有一次
最后附上两个视频地址,一个是84阅兵剪辑版,适合喜欢快节奏的朋友看,直接把劈枪礼的镜头剪辑出来看……另一个是完整版
剪辑版:
完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