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流行的东西,比如说流行音乐,我认为自己有一些发言权,因为我曾经在一个刊物的娱乐版面做过兼职记者,也曾经采访过一些的二流歌星。十几年前整个中国正流行卡拉OK,那时候的卡拉OK和现在的有所不同,纯粹就是唱歌,也有啤酒小吃,但没有小姐陪你玩骰子喝酒,——这种情形只有在香港警匪片里有。而且是在大堂唱,要写字条点某一首,有专人帮放带子,还要排队。当年由于工作性质的缘故,我也经常出入这些场所。我一开唱两句,大堂的调音师赶紧把音量调小。惟有一次调音师不但把音量调小,还送了一顶摩托车头盔叫我戴上,我就搞不懂了。他指着隔壁的几桌人跟我说,江湖上几个老大也来唱歌,怕他们用啤酒瓶砸你。那是十几年前的陈年往事了,我也很知趣,所以至今很少唱歌,特别是在有小朋友的时候,更是怕吓坏了他们。
最近和几个朋友喝茶闲聊,聊着聊着,不知道是谁开的头,就聊到流行音乐这方面的话题来了。有一个朋友提到当年他的辉煌,十五年前他靠卖盒带发家致富,用他的话说,当年赚的钱够吃一辈子的了。实际上,现在他也是在吃老本。当年他到底如何辉煌?在城市的广场,一张床板,几大纸箱盒带,不用交税,每天只交10元场地费,曾创下一天零售2000盒带的记录,一盒磁带赚2元,一天能赚多少钱呀。当时普通工薪族月薪是400元。那年月一盒校园民谣的盒带销量六百多万,那是正版的。盗版数量就是正版的乘以3,意味这一首歌做成盒带可以卖两千多万盒。相对目前一张CD卖个三五万张就大开庆功宴,简直是不可同日而语。
我认为这正是社会的一种进步。娱乐的商品,动辄几千万的销量,很难说这到底还是不是娱乐。大家知道,有一种商品在古代中国一钱银子你得买,十两银子你也得买,而且就一种成分,那就是食盐。如果娱乐的东西做成像食盐一样,那就没有什么意思了。毕竟每个人的爱好有区别的,正所谓的“葱花韭菜,各有所爱”。中国有一段时间全国人民的娱乐就是几出样板戏,但并不能说明大家就喜欢这几出戏,别的娱乐不喜欢。在媒体上竟然还有人怀念那种年代的娱乐生活,真的是十分奇怪。某一样东西流行,更应该像流行感冒一样,过去了就过去,那才能称之为流行。如果还一直持续着生命力,那就是经典,但经典这东西只是一些所谓的社会精英给予定义,然后通过各种手段让老百姓附和而已,没有科学的数据、理论来证明。邓丽君的《何日君再来》,对我大哥那种岁数人来说是经典的,对我来说还能勉强接受,我和我大哥年龄相差几年而已。但对于只有20出头我表弟来说,这首歌简直难听死了。但我不能说我表弟文化涵养比我低呀。
回到十几年前,如果当年有网络游戏、可以去练瑜珈、可以用手机下载电影,去卡拉OK唱歌有小姐陪行酒令。相信一盒音乐带也卖不了几百万盒的。
如果不去谈至高无上的权力,就娱乐而言,你是愿意当现代人普通人还是做古代的皇帝。除非你特别好色,否则我实在想不出做现代普通人不比做古代皇帝好的。古代皇帝除了很多女人,还有什么可以娱乐的呢。顺便说一句:大家都认为古代皇帝的老婆一定很漂亮。实际上没有这回事。比如说清朝光绪皇帝,那时已经有了照相技术,有相片为证。大老婆也就是隆裕皇后,还有小老婆谨妃,她们长相实在是一般,甚至值得让人商榷。在相机没有发明前,人像都是画的,古代四大美人之一杨玉环的贵妃图有很多,但一定要说她漂亮,我持保留意见。扯着扯着,又回到了流行话题。也许,唐朝像杨贵妃的模样就是一种当时流行的美吧。如果是一种经典的话,现在的女孩子也不会整日花钱去参加减肥训练班啦。
大家看了,是否有感触呢?呵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