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江华演示左手棍。
王国灿是慈溪观海卫的一名企业家,郑国军是当地公务员,近两年来,他们和另外十多名志愿者忙于挖掘整理观海卫民间流传了600多年的三种武术,分别是左手棍、金锁拳、栲子拳。有说法称,这些武术套路和名扬天下的少林武术同出一门。
武术源自戚继光抗倭大营
观海卫有大量的古时军备设施遗址,其中戚继光抗倭遗址最有名。观海卫民间自古就有尚武之风,左手棍、金锁拳、栲子拳这三种武术起源于戚继光的军营一直没有争议。在民间,还流传着许多这三种武术抗倭时大显身手的传说。据史料记载,戚继光经过与倭寇的几次战斗,深感明军缺乏训练,决心整饬军备、训练士兵,在金华、义乌等地招募了3000多名新兵,在观海卫设武场操练。左手棍、金锁拳、栲子拳就是当时戚家军抗倭的必杀之技。后来随着抗倭的胜利,有些老兵留在了观海卫,娶妻生子,于是这三种武术就流传到了民间。
郑国军说,这三种武术,招数都很霸道,攻击性极强,出手就要伤人。还有一种说法是,观海卫武术只传本地人,不传外乡人。
民间绝学面临失传之忧
王国灿现年60岁,如今,他将企业交给儿子打理,自己专门从事观海卫武术的挖掘和抢救工作。两年前,王国灿发现这三种武术面临失传之忧。金锁拳还好,还有人能完整打下来。左手棍虽然有人会,但能使全的已经没有了。最让他担忧的是栲子拳,已经找不到会的人了。
抢救工作是从左手棍开始的。经过一年多努力,终于将72路左手棍套路整理出来。2008年6月,在王国灿等人的努力下,观海卫左手棍金拷武术协会成立,在卫山它山岭上建立了习武场。目前,老拳师沈江华、陈世渭已经收了十多名徒弟,每天清晨,他们都会集合到它山岭上练武。
挖掘出来的左手棍是什么样子呢?昨天上午,64岁的沈江华师傅在习武场给记者演示了一遍。沈师傅虽已64岁,但将杯口粗细的棍子使得呼呼生风,进退有致,整套左手棍遒劲雄强、断然果决。沈江华介绍,左手棍讲究的是进、退、扫、收、挑、拨、劈、架、点、穿等,要想把棍法学全,并且运用到实战中去,要花费好多工夫。
史料证实曾有少林武僧来观海卫
志愿者在发掘本土武术时,对到底谁传授了观海卫武术也越来越感兴趣。据郑国军介绍,观海卫武术属于外家拳,套路刚猛、注重攻击。曾有一名少林俗家弟子见过观海卫武术,称和少林拳的路子非常相似,他怀疑观海卫武术和少林武术有一定渊源。对此,观海卫本土武师也给予了认可。
据一名武师介绍,在观海卫,关于少林僧兵抗击倭寇的传说很多。据少林寺所在地登封县志记载,明代万历九年,曾调遣寺僧随征抗倭。对少林武僧在江浙抗击倭寇的记载,各类史籍笔记中也很多。当时的宁波卫署指挥佥事万表在《海寇议》中曾写道:“倭乱大起,结少林僧,习格斗法,屡歼其众。”对于少林武僧所持的武器,有资料记载:“僧兵作战,俱持铁棍,长七尺,重三十斤,运转便捷如竹杖”。
从现有的资料可以证实,少林寺曾派僧兵到东南沿海参加抗倭斗争,在宁波也有少林武僧。从这一点来讲,观海卫作为抗击倭寇的大本营,请少林武僧教士卒习练少林武技杀敌,是极有可能的。
少林寺称期待交流验证
少林塔沟武校校长刘海钦告诉记者,少林寺目前有阴手棍和其他棍术,慈溪观海卫的左手棍可能就是少林寺的阴手棍。该校将指派专人与观海卫有关人士接洽,就观海卫武术是不是源自少林做调查。
昨天下午,少林寺整理、挖掘少林功夫的负责人郑书敏告诉记者,少林寺计划按当年少林寺武僧抗击倭寇的线路寻找遗失在民间的少林功夫。从左手棍、金锁拳、栲子拳的特点上看,和当年抗倭武僧月空大师练习的拳术特点一致。少林功夫以棍法著称,少林棍法有几十种,左手棍可能是少林棍法中的一种,而金锁拳、栲子拳在少林寺拳法中可能有别的名字。少林寺非常欢迎观海卫老拳师光临,如果这三种武术真是少林绝技,少林寺希望老拳师能献出来,为少林文化的发扬增光添彩。“我们将高度关注,尽快与有关人士联系。”郑书敏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6 16:01:28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