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要一步,快速开始
853
1万
0
一级论坛常客
二、 清代秘密结社组织概述
所谓秘密结社,是指以下层民众为主要成份,以结盟、传教习武等活动为凝聚方式的各种民间秘密团体。它们以农业社会为依托,在家长制的组织形式下集结大小不等的人群,去求得社会生活中的人际依赖和相互援助,并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用以发动对统治阶级的反抗斗争。在其活动中,武术则往往会成为联结、武装贫苦民众的普遍方式,“创立会名,联合声势”,( 1)“阳以教习拳棒为名,阴行其谋为不轨之实”,(2)构成了当时阶级斗争的一个特殊内容。清代各结社组织之间盘根错节,关系十分复杂。史学界对此的分类尚有诸说。从它们的组织特征看,本文认为似可分为三类。为了便于对各类组织中的武术活动进行描述和讨论,这里有必要对各类组织的基本情况作一大致介绍。 会党组织 会党组织的主要特征是以歃血结盟为形式,借“忠义”信条和生死弟兄关系为纽带。清代会党组织十分广泛,其中以天地会的影响为最大。 天地会又称“洪门”。( 3)它首先成立于“民俗素称悍强,动则聚众械斗”并向有“结会拜盟”风习的福建地区,然后向两广、台湾、四川、贵州、两湖等地发展。关于该组织的性质,目前史学界尚有几种观点,但它具有强烈的民族情绪和反抗意识,则得到一致肯定。据不完全统计,仅乾隆一朝,天地会就有五次较大规模的起义,特别是乾隆五十一年台湾的林爽文起义,虽时间仅一年多,但它有力地震动了清王朝。至嘉道两朝后,天地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为了对付清廷的搜捕,天地会繁衍出了许多新的组织名目,如三点会、三合会、和义会、父母会等等。(4)另外,稍后出现的哥老会的组织渊源与天地会也有极密切的关系。由于这种名称和组织宗支上的复杂性,以致有人把天地会视为会党的同义语。(5) 天地会有一套独特的传会手段,包括该会的缘起传说、结会仪式和联络暗号。在缘起传说中,少林僧征西鲁是至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它被著于传会的会簿中,随着天地会的不断发展,这一故事也得到了不断丰富、演化,这对天地会的武术活动产生了很大影响。还有,在会众间流传的一些问答语或诗句中,都流露出了这一组织的习武风习。即使到近代后,有些洪门组织仍把习练武术作为对其成员进行“基本教育”的内容之一。( 6) “啯鲁”是会党中的另一个重要组织,又称啯鲁子或啯鲁党,主要活动于川、陕、鄂、黔等广大地区。关于其组织来源,以前有人认为它起于明代的矿徒、棚民,系哥老会前身,“哥老”一词由川语“啯鲁”而来。( 7)但近来许多学者表示异议,提出川语中两词的发音不同。从记载看,这两个组织均同见史册,一直并存到清末。在活动形式上也有区别,哥老会以“广开山头”、“烧香结盟”为特点,而啯鲁则是啸聚结伙,流动无定。直至清后期随社会的动荡,啯鲁才渐趋衰落,最后依托于其他结社组织名下。(8) 啯鲁基本上是由一些无业流民中的强悍者组成的武装集团。清廷称他们“学习拳棒,……三五成群,身佩凶刀,肆行乡镇”。( 9)其组织内部纪律极强,“先约遇难不许散帮。遇追捕急,公议散去,始敢各自逃出;如未议而一二人先散者,众共追戮之。”(10) 啯鲁活动大约始于雍正时期,乾隆初已达高潮。尤其川省地区,“其最著者,莫如啯鲁一项,”( 11)迫使统治者连连饬令严办。其后,随阶级斗争和社会形势的变化,啯鲁除了本组织的活动外,还参加了太平军起义、反教会斗争和义和团运动,成为当时农民斗争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民间宗教组织 民间宗教又称教门,其组织活动的特征是以“三阳”、“劫变”、“八字真言”等为基本信仰,秘密收徒传教。( 12)它的活动范围几遍全国,但以河南、河北、山东为中心的广大北方地区尤为活跃。由于其组织信仰和活动与当时统治阶级及维护这一统治的正统观念相抵触,因此被视为“邪教”而严加镇压。民间宗教的组织系统极为复杂,其中以白莲教为主体的教门最为广泛。 “白莲”之名起于东晋单纯念佛的修行团体白莲社。后来,它与道教、摩尼教等揉杂一起,形成自己的教义,至元末,逐步发展成秘密结社。清代,这一组织发展迅速,支系繁多,反抗意识更为强烈,故统治者的镇压也越显残酷。为了有利生存,不少组织“虽不敢显称白莲教,而清水教、无为教等色名其源本一,总以避劫之语煽惑愚民”。( 13)组织谱系上的杂芜,致使清代官方的许多材料中往往把宗教结社统称白莲教,造成了我们研究这一组织的困惑。在各种衍出的支派组织中,八卦教是一个最为重要的组织。 八卦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康熙年间。当时有个山东人刘佐臣创立了“五荤道收元教”,“分八卦收徒敛钱”,此为八卦教之滥觞。八卦教起初并无反抗行为,乾隆时期,因清廷镇压和农民运动的冲击,由此造成八卦教组织的分裂而形成许多平行发展、联系分散的各色团体。除了清水教、天理教外,( 14)诸如离卦教、震卦教、坎卦教等都是它的支宗。乾隆朝后,清王朝的表面繁荣已近黄昏。在以各种秘密结社为形式的农民起义接踵而至的年代里,一些八卦教的下层头目纷纷自立门户,既要力图摆脱旧传统的宗教束缚,又要奋起反抗,因此组织内习武活动开始活跃,出现了进教习拳的现象。八卦教的武术活动不但在当时对其他教门组织起了很大影响,就是在今天的武术活动中仍可找到其孑遗。 此外,青莲教也是教门中一种颇大的组织,其教名最早见于嘉庆朝的档案中。据官方记载,它渊源于罗教,“即大乘教别名”。( 15)今天的研究者们认为,它大抵是北方的民间宗教和南方会党在组织和风习上的混和。嘉庆以后,在各种秘密结社组织的影响下,青莲教开始从事武术活动,“从习日众”。在川省,青莲教又名“少林神打”,亦称“少林青主教”(简称青主教)。(16)到咸同年间,四川青莲教与其他结社相融合,变为灯花教和红灯教,又名“阴操”或“神打”,练武之风更盛,习武成为它组织民众的手段之一。(17) (三)拳会组织 本文着重研究的拳会,是指北方受民间教门影响的民间武术社团。在组织特征上,拳会没有会党那种“歃血结盟”形式,也不象教门那样明显地以宗教信奉来进行传教收徒,而主要是以传习武术为基本活动方式组织起来的一种松散团体。清代的华北地区,各种拳会组织十分活跃,主要有义和拳、梅花拳、红拳会、少林会等等。乾嘉开始,拳会与教门逐渐相互影响。这一影响为双方的活动都增添了新的内容,故而被统治当局诬为“拳教”,反映了这一地区农民运动的特点。( 18) 目前所见有关义和拳的最早记载,大约起于乾隆三十二年的鲁冀地区,档案中记此年在元城、冠县一带有人收徒教习拳棒,名曰义和拳。( 19)如果说《清高宗实录》中所记冠县扬四海之父已会义和拳一事可靠的话,则不晚于乾隆初期义和拳一名已见称于世。开始它比较隐晦,甚至有些“平日学习拳棒”的人也“不晓得义合(和)拳色名”。(20) 义和拳开始是个组织还是个拳种名称,目前尚有争议。有的资料上似乎是指以习练拳棒为内容的某一结社名称,但也有的资料表明它是拳种名称。( 21)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呢?有的学者分析认为,义和拳“原来只是一种拳术的名称,后来则用以指称练习这种拳术的人所组成的武术团体。”(22)笔者基本上同意这个观点,所要补充的是,这里所谓的“拳”应指武术中广义上的拳,除了徒手之外,还应包括若干器械活动。事实上不仅是义和拳,如梅花拳、六合拳、金钟罩等,都有过一个开始由某一拳种或武技进而演变为一种结社的过程。 然后,在乾嘉朝资料中常见到的义和拳,从道光年至甲午战争前,却一度失去了它的历史踪迹。学者们的看法是,由于官府的严酷镇压,因而这时期义和拳借助其他拳会的形式隐存了下来。甲午战争后,在共同的民族传统和反侵略的群体意识基础上,义和拳又重现历史舞台,特别稍后在民族危机空前的形势下,它成为义和团的主要源流之一,掀起了彪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义和团运动。 梅花拳作为清代民间拳会中的又一大组织,也经历了一个由拳种发展为组织的过程。根据档案和口碑材料,我们可将其历史追溯到明末清初。清档《唐恒乐供单》中说康熙年间京营都司杨丙会打梅花拳,但未说梅花拳始于他手,在以前梅花拳应还有段它的历史。流传至今的梅花拳歌称“落地梅花世间稀,明末清初始建立”,大体是符合史实的。乾隆朝时,梅花拳在华北广大农村迅速传播开来。至嘉庆年间,迷信风习在梅花拳活动中开始弥漫,并进而形成组织。( 23)尤其在一些教门人员的传习过程中,更加深入了它的神灵迷信色彩,被称为“梅花拳教”。(24) 由于梅花拳与义和拳这两个组织都与教门发生过密切关系,有着其文化特质和组织结构上的共同点,包括习武形式上的相互渗透,故使得这两个组织间出现了交融变换的现象。如晚清威县的赵三多是位著名的梅花拳首领,起义前他改梅花拳为义和拳。从现在的调查材料来看,冀、鲁地区的不少群众还认为两者并无区别。( 25)拳会中还有个较有影响的组织是红拳会(有的记作红砖会)。“红拳”一词最早见于戚继光的《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原为拳势的动作名称,最迟于乾隆时已形成为拳种套路。(26)嘉庆朝当社会动荡、各地结社组织得以迅速发展时,红拳会一名屡屡见于查办“邪教”的文档中。它首先出现在“民风素称强悍”的山东省境内,(27)结社目的是为了“约誓遇事相帮”,免人欺凌。十九世纪后半期起,随着华北地区外国教会势力的入侵,在“保卫身家”的口号下,红拳会组织得到进一步发展。当义和团运动的序幕拉开时,有些红拳会也加入了斗争行列,成为义和团的组织来源之一。 清代具有习武特点的秘密结社组织远不止上文所列,只是限于篇幅,本文不可能详细涉及,只能撮其大要以窥一斑。另外,以上三类组织的划定也仅是一种大致的区分,在同一社会条件及文化背景下,各组织间势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呈现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现象。但是,不管各类组织的特点,结构有何差异,我们通过上面的概述可以看出,习练武术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而这种共性现象,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基本内容。( 28)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GMT+8, 2025-1-19 19:30 , Processed in 0.126252 second(s), 25 queries .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2. Theme By Ye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