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功夫探秘 国人对中国功夫的认识主要来自于影视与武侠小说,以至于国人对中国功夫普遍持有两种看法。一种讲中国功夫无限制的神话,认为中国功夫天下无敌,世界无双,可以瞬间致人于死地,可以高来高去。中国乡村城市隐居着无数的武林高手;另一种则是无限制的贬低中国功夫,认为中国功夫是吹出来的,认为不如拳击、泰拳、柔道等技击流派。前者是梦幻派、爱国派,人们总是期望着武林高手,侠客义士挽救世界,击败其他国际流派,扬我中国人志气,可惜总是事与愿违。而后者则是现实派。而现在可以说,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真正的中国功夫——中国古武术已经趋近于没落,许多功夫已经面临于失传,反观韩国的跆拳道,日本的柔道,相扑,泰国的泰拳蒸蒸日上,难道这不是一种中国功夫的悲哀么。当然,中国武术界人士一直在努力,比如商业化的散打比赛,深圳电视台的中国功夫大赛等等。可惜,这些努力都没有把真正的中国功夫发扬光大。所以个人认为,要想发扬中国功夫必须揭开中国功夫表面神秘的面纱,让人们认识中国功夫。中国功夫不应该是秘而不宣,而是应该创造一种途径,使普通人也可以接触到真正的中国功夫。以我的资历、见识、文笔而言,这篇文章本不应我来写。我一直等待高人写写中国功夫,用最直白的语言描述中国功夫,让大家认识真正的中国功夫。不过一直没有出现,俺是属于比较性急的人,实在等不及了,只好抛砖引玉,先试着写写。其中肯定有不少疏漏,往前辈、高人不啻指教。 整劲、根劲、寸劲、鞭劲 一般说来,中国功夫分为外家功夫与内家功夫。其中数内家比较神秘,尤其是金庸等武侠小说作家写的武侠小说,将功夫无限制神话(这里不禁腹诽两句,这些小说家写的小说虽然很是引人入胜,但是却给人们带来了对中国功夫的不正确认识),什么神功秘籍,丹田气海,打通任督二脉,高来高去,很是令人向往惊奇。不过真正的内家功夫不是这样的,也没有这样令人惊奇。当然,什么丹田气海,打通任督二脉,导气还虚等“武功”是道家练气等气功,气功能不能练的像小说那样神奇,我不知道。但是可以说道说道我理解的内家功夫(中国功夫博大精深,理解的不一定正确,就算抛砖吧)。 按照个人理解,内家功夫的核心是劲力的运用,什么是劲呢,拳经有云“练劲不练力,劲力打拙力”:凡能抬举、提拉重物而不能运力达于四肢者,武术称之为有“力”,但叫它为死力、拙力。而能将全身之力运送于一拳一脚甚至一指之端而后放出者,称之为有“劲”,也叫劲力。“劲”有透力,可由表及里;“力”无透力,仅及于表面。“劲”有爆发力,但不能持久;“力”能持久,但无爆发力。武林高手能以手掌击石成块,以指钻砖成洞,足见透力之强,力大者不能。力大者可日负百斤,往来百里,持久力强可见一斑,武林高手不能。武林高手可一拳跌人丈外,一脚致人非命。可见“力”与“劲”是不大相同的。练武讲究练的是“劲力”,而不是“死力,拙力。”如果只想练出力量,那还不如去抡大锤。而个人认为劲就是肌肉收缩,舒展,所爆发出来的力量。大家可能笑了,这么简单啊。那么你们内家练了几十年就练这个?我也笑了,说得对,练内家功夫的练家子练的就是这个。不要小看这个肌肉收缩舒展,这里面技巧可大了。下面听我仔细说说。 练功夫的目的是为了打人,而要想对人造成足够的伤害,必须有足够的力量才行。而内家功夫就是挖掘人体潜能,从而爆发出最大的力量来。怎么才能爆发出这样的力量来呢,按照现代科学理论得出,人的肌肉潜能非常的大,全部肌肉像一个方向使劲,可以发出20 吨的力量来。但是由于人体结构的限制,肌肉是不可能像一个方向使劲的,但是可以调动尽可能多的肌肉像一个方向使劲。按照中国传统内家拳理论,有寸劲、整劲、根劲、鞭劲等等。而整劲,根劲就是如何调动更多的肌肉参加到攻击与防御中的技法。比如,内家拳每一重拳打出,每一实掌击出,都是尽可能多借助人体其他部位的力量,而不是单单靠着胳膊上的肌肉。中国拳法讲究架势,每一拳打出,总有步伐,身形相配合,比如常用的弓箭步,马步,每一拳打出,除了胳膊,肩膀的肌肉要参与运动以外,背部,腰胯也要相应扭动做功,而腿部也要用力,最后力量作用在脚上,脚要抓地。换个角度来看,每一拳打出,力量从大地而来,节节贯通,脚、小腿、大腿、腰胯、背部、肩膀、胳膊等各处肌肉均要做功。而防御时,接住对手的拳,不是硬搪,而是相应的后撤,同时借助全身的肌肉,均匀做功,最后外来力量通过躯干作用于大地。就仿佛你的身体是对手与大地之间的一根弹簧一样,一拳打在练家子身上,最终力量被传递到地面,而练家子的身体不过是这个打击力与地面的缓冲而已。这就是为什么和练内家拳的练家子交手,打在他们身上的拳要么仿佛打在陀螺上,吃不住力,力量往往偏转,结果本来力量很大的一拳,反倒成了最大的破绽,给对手创造了机会(这是内家拳的卸力,通过旋转偏转对手的力量),要么仿佛打在了棉花堆里,使不上劲的缘故(就是因为对手的的身体仿佛像一根弹簧,一边接住你的拳,通过躯干将力量作用在大地上,全身所有肌肉均匀用力,消解了你的力量,同时他也完成了压缩蓄劲的过程,当你的拳伸展到极致,或者力量用尽,就是反击的时机)。比如太极拳有一个经典的表演项目,就是太极拳拳手,低弓箭步站好,然后五人,甚至十人,二十人排成一排来推,一般说来是推不动的(废话,推动了还用得着表演么)。这并不神奇,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不管五人、十人还是二十人来推,所用力量总是柔性的(缓慢用力,而不是爆发力),这些人用力不一,要调整到最大力量需要很长时间。另一个就是,太极拳手摆出低弓箭步,用肩膀受力,这个姿势,可以最大限度调动全身肌肉力量,然后力量最终作用于地面。所以在多的人来推,不过是通过太极拳手身体推大地罢了,所以推不动。当然,拳手借助全身肌肉来作为推力与大地的缓冲,虽然力量很大,但是还是有一定限度,所以当推动的人力量越来越大的时候,只要用根劲卸力,力量就卸走了,造成排列为一排的人用力方向变化,不一致,就纷纷跌倒。再比如形意拳,当一位形意拳手三体式站好,你用大力突然猛推,他不是像普通人那样向后倒,而是向前趔趄。这就是因为你推他的时候,他躯干与腿部用力,将力量作用地面上,当推的力量突然回收时,由于反作用力,身体反倒向前倒。 对于中国传统拳法来说,力量就像希腊神话中的安泰巨人一样,力量来源于大地,站在地上力量无穷。所以,中国拳法与拳击不同,当打斗时,总有一只脚脚踏实地,而不像拳击、泰拳、李小龙的截拳道那样不断的跳跃,形成跳跃步。原因在于中国拳法的需要从大地借力。当然,这不能说跳跃步就不好。跳跃步可以使双脚保持足够的热度,与活跃性,这对于闪避,后退,进攻均有极大的好处。至于二者优劣,则不好说,因为其配合其他技巧自成体系,所以不能单独比较。 光能全身肌肉,参与发力是不成的,还需要大量训练在做功时,全身同时肌肉发力才行,这样,才可在某一时间点上形成最大的打击力量。这就是整劲。要想控制全身肌肉同时收缩发力,就必须让全身肌肉处于一个放松的状态。因为全身肌肉同时放松,才能同时收缩发力。一块松,一块紧,是不可能同时收缩发力的,即使力量发出去了,力量也不大。全身肌肉放松是练整劲的基础。这就是内家拳中强调的“大松大散”。有人说,放松还不容易。说句老实话,你要想把全身肌肉放松,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往往是所以,你越想松,肌肉就越紧。肌肉放松必须是在潜意识中才能松。但是光是“松”还不行,因为打斗中,你还要控制身形,蓄劲,都要作出相应的动作。所以做到“大松大散”的同时,还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有些练家子作了一个比喻,松的是肌肉,但是筋和骨架子不能散,练成了“形散而神不散”就好像肉挂在了筋骨构成的架子上一样。许多内家拳法中,都有让全身肌肉放松的练习方法。比如说站桩,静功都是为了练“松”。而有些拳法使用类似于“禅”的方法来练“松”,让精神达到一个无思无想的玄妙的,快乐的境界来放松身体。而光是能进入到这一层次是不行的,要想实战中发挥整劲的威力,必须无时无刻不松,即使在打斗中,生命危急的情况下,也能做到“大松大散”,这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的。这也是为什么内家功夫实战高手很少的缘故。不经过大量实战训练是很难在实战中发挥内家功夫的威力的。 而根劲则是躯干与脚借助地面的力量。传统内家功夫训练根劲的办法有“压顶”,徒弟马步站好,双手交叠举过头顶,掌心向上。师傅通过向下按压徒弟手掌,根据徒弟手上力度大小,师傅提醒“软了”“硬了”。让徒弟体会根劲的奥妙。但是,这只是一种让徒弟加快理解根劲的办法,只能算作刚入门而已,即使理解了根劲,要想灵活利用根劲到格斗当中,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根劲由于是靠着躯干的力量来增强攻击得力道。但是,限制也很大。比如武当的沾衣十八跌,就是利用根劲的典范。沾衣十八跌动作不大,全靠躯干用劲,有丹田劲、顶劲、踵劲、起劲、落劲、抑劲、沉劲、催劲。手不能伸的太长,离躯干过远,手也不能抬的太高,不能过胸。无论是抬的太高,还是伸的太长,都会借不到躯干的力量,也就是借不到根劲。沾衣十八跌动作不大,如果拍古装戏,白衣飘飘,闲庭信步之间将对手放倒,很是潇洒。但是,这不是为了摆酷,而是为了借根劲,而不得不如此。所以,练内家功夫除了一个好师傅用心教,还要看悟性,悟性低了,练的就慢。就拿练内家拳入门的“松”来说,悟性一般的要几个月,悟性高的可能几天就可以体会,而悟性差的,可能几年也摸不到门槛。 力量大统一调动肌肉收缩舒展还是不够,还必须速度快,在一刹那间,将力量放出去,才能给人造成严重的伤害。在现代拳击理论中,叫做爆发力。比如练健美属于有氧运动,缓慢做功,一般说来,练健美的体形很好看, 但是缺乏足够的爆发力,不过抗击打能力很强。而最南练的一块肌肉当属腹肌,而腹肌是中国武术极其重要,腰承上启下,根劲整劲的发力源均在此,腰练活了,腹肌有了足够的爆发力,才能使全身劲力圆转如意,混为一体。练不成腹肌的爆发力,内家功夫很难大成。而在有的拳法中,将腹肌爆发力称为丹田力,少林拳有“千金难买一战抖”,说的就是要练成腹肌爆发力非常困难的。现在还没有比较有效的练习办法。太极拳中的起手式,外行看来没什么,实际上这个起手式个人认为是最难练的。因为,这个起手式真正的意图是,力从地面升起,节节贯通,利用丹田力将双臂弹起,双臂与肩膀是处于“松”的状态下。可能大家一直有所疑问,格斗中应该只有快才能站得上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