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业余拳击和职业拳击 看到这个题目,马上会有人把这三者一言以蔽之为“打架”吗? 虽都起源于“打架”,但东西方的“格斗术”后来却有完全不同的发展轨迹。 始于“打架”,中国武术发展到最后却远离“打架”,“最高境界”几乎没有任何身体接触,“点到为止”,“不战而屈人之兵”。几千年来,中国武术顶级大师们都被描绘成仙风道骨、鹤发童颜,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他们之间的较量凡夫俗子们都看不懂,不是点穴、就是气功,非常虚无缥缈。 西方“现代”拳击也是工业革命的产物。近代欧洲曾一度盛行击剑决斗——以决斗解决双方争执不下的问题——非生既死、你死我活。于是,曾出现在古代奥运会的拳击就成为取代“击剑决斗”的“文明方式”,期间也几度被禁止。直到约200年前,才被英国人规范成带手套、只能击打腰带以上正面部位、设裁判、限时、分回合……的现代体育项目。 “职业拳击”约100年后被引入奥运会“分化”出“业余拳击”,当时英国作家杰克.伦敦和萧伯纳都为拳击进入奥运会奔走呐喊,他们以充分的事实证明,拳击运动对青年所起的教育作用,对人类体能、智能的发掘和强化,特别是培养勇敢精神的积极作用。开始,业余拳击与职业拳击完全一样,只是减少了回合。后来才逐步演变成带头盔、以点数决胜负。 以点数获胜,与中国武术“点到为止”有点不谋而合,还是殊路同归?两届奥运会、3届业余世锦赛冠军邹市明就是点数获胜的高手,“点到为止”,打了就跑的“海盗战术”甚至还有几分“游击战”的影子,但这种分出胜负的方式与以击打和抗击打、击倒获胜为主的职业拳击还有着很大的不同。所以,邹市明前4场职业比赛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不再“点到为止”,不再“打了就跑”,而是击打与抗击打,打别人也要被别人打,一种最正面和最纯粹的拳击,对已习惯于业余拳击的邹市明无异于是种脱胎换骨。 这已不仅是打分系统和训练方式的不同,还有心理、意识和文化的巨大不同。施瓦辛格曾这样谈武术和李连杰的功夫片,“面对对手的攻击,我不能去躲闪,而要迎上去、用更强大的进攻摧毁对手(大意)”。邹市明、张志磊等前奥运会、世锦赛业余拳击高手,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过程才能完成成为职业高手、甚至职业拳王的蜕变,熊朝忠、裘小军等直接从职业拳击起步的中国拳手将会如何发展,实际上还是个东西方文化碰撞与融合的过程。 中国武术从本质上讲是一种防守,以更少的身体对抗、更多的计谋(智力)取胜,但更多的排斥正面和光明正大的身体对抗就走向了反面。久而久之,就缺少了一种最直接“解决问题”的方式,反而衍生出很多阴招、损招、盘外招。中国武术的发展方向和一度曾取消拳击多年,都绝非偶然。 原始拳击是人类的本能之一,而职业拳击不仅是最具有观赏性、最刺激的现代体育项目之一,它最直接的体力对抗形式还象征着人类面对困难、挑战的勇敢精神。 职业拳击不只有原始和野蛮,还有文明、智力和智慧。中国人在职业拳击上的成就,不仅是一个、或几个拳王称号和金腰带,还将极大的丰富中国文化的内涵,其意义将非常深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