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风流狼子 于 2021-2-19 20:22 编辑
Dog Brothers俗称狗兄弟,是一种标榜低防护全接触的短棍风格,目前主要在欧美有一些俱乐部参与他们的短棍格斗活动。狗兄弟的打法在外人看来比较凶狠血腥,而且经常用到拳脚、摔跤、体术,迎合社会上一些人关于“无限制格斗”的想象。 写这篇文章,主要是因为近期关于狗兄弟的神话太多,以至于出现了“伊鲁山度学过狗兄弟”的说法——其实正好相反,狗兄弟是伊鲁山度学院的几位前教练创建的组织,他们也是伊鲁山度学院的教官和学员后续衍生的几十个流派之一。 这种风格跟“伊鲁山度”基本上没有什么近似的地方吧 关于狗兄弟的师承,创始人Crafty宣称源自3位老师,上文提到的伊鲁山度, PTK的Leo Gaje, 和Lameco的Edgar Sulite, 没有细说在各个体系的段位或级别,也没有提到各位老师是否对传承有共识,笼统的说“学得或多或少,但是都感激他们”——谁说老外不擅长搞关系的,懂的自然明白,哈哈哈。
里面有个插曲就是他列的第一个老师Manong LaCoste,在89岁高龄时,被另一位78岁高龄的Ignacio Ovilla从纱门后用.38口径的老式左轮开了5枪打死——看来武功再高,也怕美式左轮速射传武! 狗兄弟的那个“狗”,很多人认为是战斗机高度技巧化的“狗斗”,或者是什么无限制打斗“狗咬狗一嘴毛”的含义,甚至是创始人家里的那条黑狗。。。
正规的说法还是参考Dog Brothers的网站历史简介, 1986年,几位“狗兄弟”创始人在美国加州的伊鲁山度学院私下搞了个“午夜组合”,经常在半夜组织起来打轻防护全接触的短棍格斗。 狗兄弟随后于1988年5月正式成立,当时连续3天的战斗在该组织内部被称为“兰布拉斯的隆隆声”(英文原意为Rumbleat Ramblas)。
创始人是“狡猾的狗”Marc Denny,“顶尖狗”Eric Knaus和“咸肉狗”Arlan Sanford。 在其中一场打斗之后,有人对Marc Denny说他是一只“狡猾的狗”,因为他在打斗的湿滑地面上穿着登山鞋。在这段时间里,丹尼也在阅读《柯南的野蛮之剑》(国内叫做《野蛮人柯南》)的第148期,在那里柯南号召一群战士战斗:“我听到了马蹄的撞击声。我们的解脱来了!抓住大门,狗兄弟们!” 看到这个之后,丹尼开始给战士们起“狗”的绰号,这个绰号一直延续着,并演变成一种通过仪式和提升的标志。 狗兄弟形式的战斗主要发生在两个练习者之间,双方一致同意参加这场无限制的比赛,没有裁判,没有记分员,没有奖杯,只有一个规则“在一天结束时是朋友”,两个人穿着很少的防护装备,用单棍或双棍进行战斗。 在比赛中会使用各种武器,包括棍棒、铝刀、短棍、鞭子、双节棍、链条或者三节棍棒。此外还使用了一些即兴的、非正统的武器,如藤条、平底锅、曲棍球棍和水管——可以使用任何类型的武器,只要对手同意。 防御装备通常包括轻型手套、柔软的膝盖和肘部护垫以及一个击剑面罩,也有一些人仅选择单独使用击剑面罩来保护自己。 如果面罩被打落,参赛者可以选择继续比赛还是停止比赛。短棍可以是任何长度和密度,只要对手同意。棍棒的平均长度在30到36英寸之间,拳击手可以用一根或两根棍棒进行战斗,异种兵器的实验是被鼓励的。 在场的第三个人是一名指导,而不是裁判。他的主要目的是确保选手们的安全,比如说撞到任何危险的东西,摔在丢弃的击剑面罩上,把自己刺到墙边的障碍物上,或者倒进人群中误伤观众。 一场比赛持续2到3分钟,但现场指导可能会让比赛持续更长时间,直到分出胜负或双方停止。 “狗兄弟”的第一级是“狗”、“母狗”(碧池)或“猫”,这需要参加至少3次聚会,每次都要打好几轮实战。
如果“长老委员会”喜欢这个战士并认识到他/她的潜力,他/她就有可能升为“候选狗兄弟”,然后升为“完全狗兄弟”。 “狗兄弟” 倡导一种原始的格斗精神:把自己看作原始部落的一员,搏斗的目的是为了成为一个合格的战士,以保护自己的族人。 参与者不是为了名利、金钱而战,而是为了武术本身,通过考验自己来获得乐趣。 *话说这个流派特别喜欢用“战士”形容爱好者,也是他们的用词特色。
那么如何确保参与者不会永久受伤或残?或者用规则来管理这些猛男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除了打完以后成朋友以外,规则是—— 用法律术语来说是“没有人在医院过夜”,“每个人离开时都带着他来时的智商”。颇有以“取消问题”代替“解决问题”的哲学思索。 看起来似乎是吸引人的全新短棍格斗技术,但实际上,这种格斗形式在菲律宾本土很早就已经出现了,那时候的斗士普遍用棉布简单地包头,然后参加自己流派的晋级仪式,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古老传统的现代回音。 为何这种格斗形式最终在菲律宾会走向式微呢?有3个因素:
1. 所谓的轻防护/无护具,仍然是需要戴头盔的。如果不戴头盔,菲律宾本土有很多高手可以用200g的藤棍或者400g的bahi木棍轻易打碎对方的颅骨,即便是150g以下的轻棍,也可以通过击打面门或者是眼睛造成重伤,根本不存在“抗住区区几棍然后进入徒手格斗”的场景——除非双方都不会重击技术。更何况如果使用刀剑,往往第一个中招的人非死即残,也不会拖到双方缠斗的阶段。 用身体硬抗武器攻击,然后施展娴熟的徒手格斗技术拿下对方,这种格斗思路本身是带有强烈的“一次性”含义的,自然不会在法制逐渐严格的地区流行,并且会恰恰相反的成为当地摒弃的陋习之一。 2. 戴上头盔以后,拳脚造成的伤害会超过兵器——这是一个反常识但合理的现象。比如说拳脚直接打在头盔上往往会对颈椎造成严重伤害,但短棍的瞬间接触只会将动能大部分留在头盔表面,不会造成进一步的深入破坏。在这种情况下,短棍打击无法解除对方的战斗力,反而会被近身的徒手和摔投技术搞得狼狈不堪——但在现实中用棍尾就能够轻易威慑多数徒手技术,这也是很多貌似全接触的比赛戴头盔却禁用棍尾的原因。 3. 传统的教学模式,本身就有故意造成学员疼痛然后拴住对方的小技巧,简单的说就是“为自己所受的痛苦寻找合理性”,学员自己会找一堆理由包装此类非必要的伤痛,去思索“真正的勇士应该直面怎样惨淡的人生”这类哲学问题。在信息充分流通的现代,学员会进行更多的横向比较,自然就不会轻易将“无必要的受伤”和“学到真技术”划等号了。
写了一堆互相抵触的观点,如果大家要问我在短棍练习方面的意见,建议是在年轻时多试试各种风格,不要轻易被限定了思维,这里面也自然包括不要被我的经验给局限了自己的发展,要勇于亲自尝试不同的格斗形式,而不是根据任何人的文字和图片下定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