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要一步,快速开始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要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17|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柳生兵书——《兵法家传书》之一——杀人剑

[复制链接]

39

主题

299

帖子

0

精华

业余侠客

Rank: 2

返现券
0
金币
0
金钱
414
注册时间
2009-8-1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8-18 14: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句古语说,兵者,不祥之器也,天道恶之。不得已而用之,是天道也。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天道是让人生存,给人活路的一种道,所以战争是不吉祥的东西,是违背
天道的,势必为天道所谴。
  
但是,这句古语中也包含了另外一层道理,那就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进行战争,是乎天道的。春风轻拂之时,万物生长,百花盛开;秋霜降临之际,落叶飘飞,草木凋零。这是大自然的法则。
  
天地间万物的规律都是一致的:走到尽头了便走向相反的方向,完全圆满了又会缺损下去。因此,人们可能会因犯罪而得到好处,而作恶之后,他也一定会受到惩罚。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又说战争符合天道的原因。    
  
有时候,一人的不义,可能会使无数的人受苦。这种情况下,杀一个人就意味拯救
了成千上万的人。这难道不是杀人剑即活人剑的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吗?
   
兵法的运用是一门学问。如果不懂这门学问就想去杀人,很可能反会被人杀。在一对一的决斗中,只有一个胜者,一个负者,输赢中的得失都是微不足道的。因此,以兵法而言,只讲述一对一对决的兵法,是非常小的兵法。
  
当个人的胜败关系到整体的得失时,这就是合战中的兵法之理了。这里的个人是指主将,整体则是指军队。军队是主将的手足。成功地指挥军队就是灵活地运用主将的手脚。如果军队不听指挥,就意味着主将的手脚不听指挥。
  
兵法之理无论在决斗还是合战中都是一样的。在决斗中,剑客靠灵活的身手,对潜能的充分发挥来获胜;而在合战中,则是通过主将对各种战略战术的巧妙运用,对军队的成功指挥,来赢得战争的胜利。
  
进一步而言,在两军对阵之前,主将应先在心中运筹帷幄,假想两军对战的情形,分析判断战争胜败的因素。这叫做心中的兵法
  
在兵法理论中,一条重要的原则就是:即使在和平的时候,也不要忘记战争的可能。明察国情,知道什么时候会有战乱发生,在战乱未起之前就及时地予以阻止,这是兵法中很重要的一点。
  
国泰民安的时候,要能慎选贤才,巩固社稷,这也是兵法理论的原则之一。官吏们为了一己私欲欺压百姓之时,正是国家消亡的开始之时。因此,重要的是明辨局势,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让国家因为官吏的私欲而灭亡。决斗中的观察,和这道理是一样的。在对方出手之前,就应对他可能的行动了如指掌。所以,尽可能集中全副心神观察周围事物,难道不是一个人最应做的吗?也正是这一点,才使兵法理论如此变化莫测,难以捉摸。
  
在统治者的周围,往往会有许多虚伪奸诈的小人。他们谗言谄媚,假充正直,迷惑人主。但是如果注意观察的话,仍可以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到他们内心的奸诈。让这些小人掌权的话,他们就会把善良的人们当坏人来对待,这样,无辜的人就会受苦,而邪恶的人却心满意足。所以,看到这种潜在的可能比看到隐藏的阴谋还要重要。
  
国家是君主的国家,人民是君主的人民。侍奉君主的人,无论是身边的近臣还是天下的庶民,都受君主的统治。他们之间,又能相差多少呢?在侍奉君主的时候,他们就像是君主的手脚。难道因为脚比手离身体更远,它们之间就有什么差别了吗?既然脚和手都同样会有痛和痒的感觉,又怎么能说哪个离身体比较近,哪个离身体比较远呢?
   
所以,如果君主所亲近的人,让远离君主的百姓流血,让无辜的人民受苦的话,即
使他再贤明,百姓仍然会憎恨他。
  
真正能接近君主的人,大概只有屈指可数的寥寥几个,最多也就五到十人吧。而大多数百姓,都是远离君主的。如果接近君主的人无论做什么,都只想到自己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到君主,那么,他们的所作所为一乏会让天下的百姓痛恨君主。如果天下百姓都满心怨恨,他们一定会起来反抗。这种时刻一旦来临,首先背叛君主的,一定是那些近臣。
  
近臣所做的坏事,并不是君主个人的过错。但是,如果能预先明察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并且及时地阻止它的发生。让远离君主的天下百姓也都能安居乐业,心有所偿,那是最好不过的了。
  
在各行各业中都是如此,武士也不例外,同样要有这种处事的态度。即使在没有争端的时候,你的行动也一定要依据所观察到的形势的发展。总之,无论何时,一定不要忘记注意观察形势动向的变化,这是兵法理论中重要的一条。
  
如果不能明察形势的动态,你就常常会陷入麻烦。如果人们和人交谈时,没有注意别人的心理变化,就会发生争吵,严重时甚至会引起争端,丧失生命。因此,注意到了形势的发展与没有注意到形势的发展,结果会有很大的不同。
  
即使是布置房间,也要考虑到将来情况可能会发生的变化,把各样东西都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因此,在武土道中,有些事物是必须要留意的。
  
事实上,尽管表现可能会有所不同,但道理都是同样的。因此,是适用于万事万物的。
  
认为兵法只是用来杀人的,这是一种偏见。兵法并不是用来杀人的,而是用来消灭罪恶的。灭一人之恶而使许多人能够生存,就是军略。
  
这是一本家传之书,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是神秘不可传的。正是为了传播知识,才有所谓的秘而不宣。如果知识不能得到传播,有书无书也就没有什么差别了。我的子孙后代都应好好地体会这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主题

299

帖子

0

精华

业余侠客

Rank: 2

返现券
0
金币
0
金钱
414
注册时间
2009-8-11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8-18 14:51 | 只看该作者
 
大学
  据传,《大学》是用于启蒙教育的入门读物。不管你要进入哪个房子,都要先穿过门。因此,门是你到达屋子的标志。只有穿过了门,你才能走进房间,遇到主人。学习是得道之门。因为学习是门,而不是屋子,所以,当你看见门时,千万不要以为那就是屋子。你一定要穿过门,才能进入屋子。屋子是在门里面,是藏在门后的。既然学习不过是门,所以,在你阅读书籍时,不要以为这就是道。很多人往往把学习知识误认为是道,这样,虽然他们掌握了许多词,学到了许多知识,却仍然对道一无所知。即使你读得非常流利,就如同古人自己在注释一样,如果你不能领会其内在的道理,你就不能把它变成自己的知识。
  虽然这样,如果不学习的话,也是很难能真正悟得大道的;而单纯靠简单的学习和讲解,也不能领略到道的真意。当然,也会有一些人,他们虽然没有学过“道”,却能自然地依天理行事。
  大学讲述的是“格物”和“致知”。“格物”的意思就是探究世上一切事物,彻底认识万事万物的原理。“致知”是指,一旦你认识了万事万物的根本道理,你就能了解万事万物,就能做一切事情。如果你再没有什么可学的了,你也就再没什么可做的了。如果你根本不懂事物的规律,那么,无论你做什么,都不会成功。
  万事万物,因为不知才会疑惑,因为疑惑才会心有所碍。如果能认清天下万事万物的原理,心中就会豁然开朗,再也没有任何蔽塞。这就叫做“物格”,这就叫做“知至”。一旦达到了心无所碍的境界,无论做什么,都能驾轻就熟,应付自如了。
  正因为此,诸艺之实践,其目的正是为了扫除你心中的迷惑和障碍。起初,当你一无所知时,心中自然也不会有任何的疑问。然后,当你开始学习时,你的心中开始逐渐有所知,而正是这些“知”,束缚了你的思想。于是,一切事情都变得难做了。
  当你完全忘掉了所学的一切,实践也就消失了。这时,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你都能轻而易举地获得成功。你既不会拘泥你所学的一切,也不会背离你所学的一切。所以,不要刻意地为了学习而学习,而要顺应天性自然地去学习。这样,才能领悟兵法的真髓。
  勤修苦练,学习各种各样的剑招、架势、眼法,探究一切剑法知识,这就是“格物”的意思。然后,当你熟识了剑法的一切招式和知识后,就要忘掉所学的一切,摒弃所有经验,到达心中无物的境界。这就是“知至”的基本精神。
  当你在不断的学习和修行中渐有所成,你就能把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无论你做什么,你的行动超越任何束缚而得到自由。就像只是你的手、脚和身体在行动,而心中却空空荡荡,无所挂牵。
  一旦达到了这种空明的心境,你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心为何物。无论是天上的魔鬼或是任何外物都无法窥知你的心灵。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达到这种极致的境界。如果你能领悟这一道理,学习也就消失无踪了。
  忘学,弃心,自然地和大道融通为一,就是“道”的最高境界。
  这个阶段,就是从“学”进入“无学”的阶段。
  情绪与意志
  意志是指内心的特定态度,精神思想的高度集中就叫做意志。内心的意志流露在外就叫做情绪。
  打个比方说,意志像主人,而情绪则像仆人。情绪受内心意志的支配和指挥。
  如果情绪过于泛滥,失去控制,就容易犯错。所以,你一定要用意志来抑制情绪,才不会急躁。
  在兵法理论中,可以把降低重心叫做意志,把杀人或被杀称为情绪。确保重心的降低,不要有急躁冒进的情绪。你要善于用意志来控制情绪,这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情况如何,务必要保持镇静。只有这样,你的意志才不会为情绪所左右。
  表象和意图
  表象和意图是兵法的基本要素。它是指灵活运用兵法策略,先用假象来迷惑敌人,再用真实行动来攻击敌人。这是用欺骗的假象来获得真正的利益。
  如果能巧妙地运用这一策略,即使敌人怀疑在你公开的表面后可能会有什么隐秘的企图,他们仍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诱惑。如果你能成功地运用策略来调动、引诱敌人,让对方随着你的意愿行动,落入你的陷阱,你就赢了。一计不成,再生一计,如果敌人没有上当,你就可以故意设计另一个陷阱让他跳。就算你的计策最终也未能成功,它  。们仍然发挥了作用。采用欺骗、使诈等种种手段,只要最后能得到真实,那么,所有的虚假就都变成了真实。    
  在精神领域中,这就被称为“密”。“密”即为秘密真言,是秘奥之教,是教人认识自身具有的清净本心,培养佛性的方法。若能悟得此心,众生都能从中得益。
  在武士道中,这就叫做用兵的谋略。虽然用兵作战是一种诡诈之术,但是,如果诡术的使用,能使敌军屈服而不用进行交战,则诡术最终就变成了真实。这就是反其道而行,来达到目的的例子。
  打草惊蛇
  在禅学中,有“打草惊蛇”一说。  正如打草是为了惊蛇,采用一定的战术手段,使敌人受到惊吓,也是一种兵法的策略。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以掩藏更深的目的,也是兵法的一种。
  当对手吃惊时,他的注意力就会转移,在行动的反应上必然会有所迟缓。
  再简单一点地说,有时候,只需一个很普通的姿势,比如轻轻抬一下手,也同样能达到转移敌人注意力的目的。
  扔下手中之剑也是一种诱战的战术。如果你已经掌握了无剑的真谛,即使手中无剑,也不会被打败。敌人之剑即为我剑。这就叫伺机而动。
  观敌之机
  观敌之机是指把握敌人即将开始行动之前的瞬间。行动是受藏于心中的力量、情感或情绪支配控制的,所以,准确把握敌人  的力量、情感或情绪,由此做出相应的行动,这就叫做“观敌之机”。    
  观敌之机是禅学的一种特殊理念,即所  谓禅宗之“动”。    
  力量、情感或情绪在心中隐而未发时,  就称为“机”。“机”就像门枢一样,隐藏在门  后看不见的地方。看到对手心里隐秘的活  动,并伺间而击,这就是观敌之机的战术。    
        
 “攻势”和“守势”    
    
  取“攻势”,是指进攻时,以凶猛之心,奋  力劈下,积极寻求抢先出手的机会。    
  无论对你,还是对你的敌人,进攻的感觉都是一样的。    
  取“守势”,是指不急于进攻,而是耐心  等待对手先出击。取“守势”时务必格外警惕。
  “攻势”和“守势”的差别就在于一为主动出击,一为耐心等待。
  身体和剑的攻守原则
  用你的身体以攻势逼近对手,而让你的剑保持守势。你移动身体、手脚,诱使你的敌人主动出击,乘间而击,你就取胜了。为此,你的身体和手脚要处于攻势,而剑要处于守势,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你的对手先出击。
  心、身的“攻势”和“守势”
  当身体取“攻势”时,心要保持“守势”。为什么呢?如果心取“攻势”,就容易因为冲动而犯错,这是不可取的。所以要控制自己的心神,保持冷静克制的态度。身体取“守势”,是为了要让敌人先出手,然后击败他;而如果心取“攻势”,就会因为急于杀死对手而失败。
  另一方面,这也同样可以理解为心取“攻势”,身取“守势”。这时的关键之点在于专心。当手中的剑处于防守状态时,把你的心神集中在攻击状态,让你的敌人先出手。
  在这儿,“身”可以理解为握剑的手。这就是为什么说心取“攻势”,身取“守势”的原因。
  尽管这儿有两层意思,它们的根本道理是一样的。不管是什么情况,只要能诱使你的对手采取行动,你就能获胜。面对进攻之敌时必须掌握的要点
  眼神要凝注于三点:(1)“两星”(敌人握剑的双手);(2)“峰”和“谷”(敌人手臂的屈伸);(3)交战时,凝视“远山”(肩和胸)。眼法的详细内容只能通过口传。
  接下来的两项是关于剑的运用和身体的姿势:(1)间隔的节奏;(2)身体的位置和心的檀香态(檀香态,是指把剑保持在同一直线方向连击两次——译者注)。
  再接下来的五项是关于身体和剑,这很难用文字解释,每一点都必须在实战中才能领会:(1)手握拳,成盾状;(2)身成一体;(3)让对手的拳落在你的肩上;(4)尽力舒
展在后之腿;(5)不管敌手采取何种姿势和剑位,都应和其保持同样的姿势和剑位。
  总之,上述五点的关键在于:决斗之前,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决不允许任何疏忽。这一点十分重要,是决斗中必须具有的正确心态。只有具备了这种心态,才能确保在决斗中不会有任何慌乱和动摇。如果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仓促地面对敌人,你平时所学的招式就很难发挥出来。
  与敌手对抗中必须掌握的要点
  上文提及的三项——“两星”、“峰”和“谷”、“远山”——至关重要。如果敌人按兵不动,坚取守势,千万不能将你的眼神移离上述三点。
  但是,眼法一定要注意防守兼备,这是十分重要的。用力劈砍时,眼睛紧盯“峰”;变换招式时,眼睛紧盯“远山”;至于“两星”,则始终需要有一只眼睛盯着。
  三种佯攻的心境    
  三种佯攻的方法也是三种观察的方法:“刺”、“戳”和“故意袭击”。当你不能判断对手将有什么举动,可以使用这三种佯攻的方法来了解敌人的意图。
  问题的关键在于明察敌人的意图。当敌人处于严密的防守状态时,你就可以采用这三种观察的方法,灵活隐蔽地运用各种手段,诱使敌人从手上泄露出心中的想法,用这种方法来赢得胜利。
  利用心态的变化
  刻意向防守之敌展示心中的各种念头,借以察觉敌人内心的变化。你可以利用这种心态的变化取胜。
  双观法
  当你用各种策略,来洞察防守中敌人的动向,应该不视而视——似乎没有在看,而实际上却是在观察。不能有一点疏忽,眼神不要只集中于某一点,要快速移动眼睛流观四周。
  有一句俳诗这样说,“只偷眼一瞥,蜻蜒逃离了伯劳的利喙”。蜻蜒因为偷瞥到了伯劳,所以及时逃走了。你可以在迅速而隐秘的一窥中,准确地察知对手的动向。要做到这一点,你必须保持注意力的连续集中。
  在“能乐”中,这称为“双观法”,它的意思是看,看见,然后把眼神移到一边。它的意思也就是不要把视线固定于某一点。打和挨打:通过挨打取胜
  用剑杀死一个人其实不难做到,没有人是不可战胜的。
  假如敌人用剑砍你,力图置你于死地,你要注意寻找一个敌人不能触及的空间。你可以呆在这个安全的区域里,任凭敌人攻击。即使敌人发起猛烈的进攻,以为一定会打中你,你仍会安全无虞。
  如果敌人一剑出手,而没有命中目标,那么,这一剑就叫“死”剑;你就可以乘机格挡开它,并打出致胜一击。这样一来,敌人就丧失了主动,你就可以抢在敌人之前,扭转局势,反败为胜。
  一旦决斗开始,你要做的就是不让敌人有机会举起他的手。如果战斗已经开始,你还在想该做什么,就一定会被敌人的下一剑击倒。
  如果有一丝疏忽,你就会失败。如果你的注意力停留在刚刚发出的招式上,你的主动就会立刻化为乌有。当你刺出一剑时,不要把心停留在它上面,不要去考虑这一剑是否有效,你要做的只是再三地出手,反复地进攻,绝对不给敌人抬头的机会。胜利,只取决于一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主题

299

帖子

0

精华

业余侠客

Rank: 2

返现券
0
金币
0
金钱
414
注册时间
2009-8-11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8-18 14:52 | 只看该作者
 
三种“节拍”
  “节拍”之一是指和敌人同时进攻;“节拍”之二是指抢先逼近敌人,在其举剑之际发起进攻;“节拍”之三是指等敌人的剑落下之后,再发起进攻。
  合拍为劣,异拍为优。如果你让自己卷入了敌人的节拍,就会被敌人所控制。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持和敌人不一样的节拍,这样,敌人的招式对你也就不起什么作用了。
  无论攻守,不要让敌人摸清你的节奏,这样,他就无法判断你的想法和行动。不管何种情形,一种节拍,如果很容易被人掌握,跟进,就不是好的节拍。小节拍到大节拍,大节拍到小节拍
  当敌人用大节拍的时候,你就用小节拍;当敌人用小节拍的时候,你就用大节拍。用剑也是如此,你的用剑节奏,要和敌人不一致。如果能把敌人带进你的节奏之中,敌人的剑就容易对付了。
  例如,一个专业的歌手,他能自如地把握停顿的间歇,不会陷入固定的模式;而一个平庸的鼓手就做不到这一点。如果让一个平庸的鼓手和一个专业歌手合作,或者是让一个平庸的歌手和一个专业鼓手合作,那么,无论是唱歌还是打鼓,都会难以进行。
使用类似的策略,使敌人难以进攻,就称为“小节拍到大节拍,大节拍到小节拍”。
  如果一个平庸的乐手,却试图流利地控制一段宏伟的乐章,或者是一个平庸的鼓手,却试图要轻轻敲打一段柔和的节奏,都是做不到的。同样,如果一个专业歌手轻柔地哼D吕着,一个平庸的鼓手就会跟不上他的节奏,控制不了时机的把握。
  一个老练的猎鸟者,会拿手中之杆,向鸟儿轻轻摇动,目的是为了能扎住鸟儿。而
鸟儿,就像被竹杆轻摇的节奏所催眠,虽然拼命拍打翅膀想逃脱,却逃脱不了,终于被抓住了。
  采取与敌人不一样的节拍行动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能保持和敌人不一致的节拍,你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向敌人发起猛烈攻击,而不用顾虑敌人会扰乱你的防守。这种心态也必须经过不断地学习,才能体验到。
  留意节拍
  无论是唱歌还是跳舞,如果不能把握音乐的节拍,都无法进行。在兵法中也要有把握节拍的感觉。明察敌人的举动,看他如何运剑,察知他心中所思,这种心态和一个人在唱歌和跳舞时掌握音乐节拍的心态是一样的。当你了解了敌人的作风、行动和方式,你就可以灵活机动地支配自己的行动。
  技巧1
1.伴以剑击;
2.每边三英寸,正或反;
3.迅速潜行;
4.眼凝视对方上段肘部;
5.剑打圆,用一只眼观察左右;
6.估计三步的余地。
  上述六项都需要老师言传身授,很难完全用文字揭示。
  当你使用这些技巧,为出招做准备,不断变换你的策略,而敌人仍然按兵不动,坚取守势;然后,当你潜行到一剑的范围里,正好滑到敌人面前,他就无法再踌躇,必定转入攻势;接着,你就诱使敌人先采取主动,在其出手之际,将其击倒。
  无论如何,如果敌人不先劈杀,你就不能获胜。只要你掌握了如何测算敌人攻击不到的安全范围,即使敌人向你劈杀,你也不会被击倒。如果真正练好了这一步,你就不怕滑到敌人面前,让他先行攻击,然后后发制人,反败为胜。这是在一个人采取主动进攻之前必做的一步。
  技巧2
1.主要事项,包括最初的攻击,这一技巧必须通过口传;
2.无论攻守,都必须维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这一技巧必须通过口传;
3.短刀之一腕余地;
4.当身体取攻势时,剑必须取守势,这是无论攻守都必须遵守的原则。
  上述各项都需要老师言传身授,用文字不可能表述清楚。
  聆听风声和水声
  如何让敌人先采取主动来获胜,如何以战术策略的运用做基础,发挥各种基本招式的作用,以及如何实施战略的转换,这都是兵法所要讲述的东西。
  交战之前,你必须假设敌人采取了攻势,要积极防范,不能有丝毫的疏忽之心。重要的是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如果不把敌人视为处于进攻状态来防守,那么,一旦决斗开始,在受到敌人猛烈攻击的瞬间,你平时所学的一切,都不能对你有什么帮助。
  一旦格斗开始,重要的是你必须让你的思想、身体和脚都处于进攻状态,而让你的手处于防守状态。你要密切注意一切可能的变化,也就是要做到“巨细无遗”。如果你不能冷静地观察周围形势,你所学的剑术也就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
  至于说“聆听水声和风声”,是指把进攻之心,掩藏在平静的外表下。风本身并没有声音,只有在撞到了东西的时候,它才会发出声音。风无声无息地从上空掠过,当它受到了某些东西的阻挡时,比如树林、竹林,就会发出可怕的咆哮。
  水本身也同样是没有声音的,但当它飞泻而下,撞击岩石,就会轰然作响。
  我们用风和水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关键之点在于外表保持镇定平静,内心却取进攻之意。表面冷静沉着,内心却高度戒备。
  如果身体、手、脚都处于仓促忙乱之中,是不可取的。“攻”、“守”应成对出现,一在内,一在外,而不能只取一种模式,这正如阴阳之交替。动即阳,静即阴。内为动时,外则取阴;内为阴时,外则为动。兵法中也是如此。在内心中,要充分调
动精神,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外表却依然镇定沉着。内阳外阴,内动外静,这是依照大自然的模式而定的。进一步来说,在激烈争斗的外部环境中,如果你在积极进攻的同时,保持内心的镇静沉着,你的内心世界就不会受外在行动的影响,这样,你的行动就不会过于狂乱,失去控制。而如果内心和外在都同时忙碌的话,你就会变得狂躁不安,举止失措。攻和守,动和静,内外必须分择其一。内心要保持警觉,就像鸭子浮在水中,表面不动,底下却在划水。一旦这种行为成为自觉,就能做到内外交融,合而为一,了然无碍。达到了这种境界,就是达到了极意   的世界。   
  
  病    
  所谓“病”就是指困扰自我的各种纷乱    之念。考虑该如何取胜、如何用兵法、如何    用学过的剑招、如何进攻、如何防守的心思    都是“病”,而考虑该如何克服自我,如何去   除这种种迷乱之心的念头,本身也是一种   “病”。总而言之,如果你把自己的心思滞止    于任何事物上,就是“病”。既然这百病都为    “心病”,我们要做的就是修炼自己的心灵,    去除种种烦恼、忧虑,执著之念,忘却一切    思想,达到心的绝对自由。 
  论“去病”之初级及高级阶段
  以念去念,以执著去执著,这是“去病”的初级阶段。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刻意控制自己不去思考,去除种种纷乱之心的想法,本身就是一种“念”,想要克服种种“心病”,这也是思想之一。
  而且,尽管我们用了“病”这一字眼,它其实是指各种纷乱复杂的念头。想要“去病’’的心思也是一种“念”。所以,这就是以念去念。当你去除了各种“念”,你就进入了“无念’’的状态。当你用去念之想去除了心中的杂念之后,杂念和去念之想就都消失了。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用一个楔子拔出另一个楔子。
  当你无法拔出一个楔子时,你可以钉入另‘个楔子,这样,原来的楔子就会松动,就容易取出了。一旦第一个楔子被取出后,第二个楔子也随之而出。当“病”去除后,去病之念也就随之消失了。这就叫做“以念去念”。
  刻意“去病”的想法,本身也是一种执著,但是,如果你用这种执著来除去了“病”,执著也就消失了,这就叫“以执著去执著”。
  在去病的高级阶段,去病而无去病之念。想要“去病”本身就是一种“病”。即使有种种杂念,如果能对其不以为意,就是达到了“无念”的境界。
  存有“去病”之想,就意味心中还有“病”,所以,“病”根本就没有离开你的心。无论你想什么,做什么,如果带着执著之念,就很难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该如何理解这一点呢?“去病”初级和高级两个阶段,就是为了这个目的而设立的。第一步,是要达到初级阶段,之后,当你逐渐把这种有意识的去病之念转换成一种无、意识的行为时,你就进入了“去病”的高级阶段。此时,无需你再刻意地去除执著,执著自己就消失了。
  “病”就是执著。佛教认为执著是不可取的。没有执著之心的乞丐可以混迹于人世而不受外界的影响和干扰,所以,他们无论做什么都自由自在,无所拘束,止于所当止。
  一个高手,如果没有去除对技巧的执著之念,就不能称为大师。尘土会附着于未经琢磨的宝石,但是,经过精心打磨的宝石,即使是落在烂泥中,也无损它的光彩。养护心智,打磨你心灵的宝石,使它不受外物的沾染。对“病”不以为意,不必多虑,做你想做的事吧。
  平常心
  有僧问先哲:“什么是道?”先哲回答:“平常心是道。”
  这则故事包含的道理,不仅适用于剑道,也适用于其他一切艺。“什么是道?”“平常心是道”,这两句平平淡淡的问答,却体现了悟道的最高境界。达到了“平常心是道”的境界,心中一切造作、是非、取舍·、欲求等种种杂念也就一扫而空了。
  世间之事莫不如此,惟以平常心待之,才能达到人生的胜境。假设你正在搭弓射箭,如果你想着你是在射箭,你的箭就会变得不稳。同样,当你挥剑时,如果你是在有意识地挥剑,你的进攻就会不稳。当你写字时,如果你是在有意识地写字,你的笔就会不稳。即使是在弹琴时,如果你意识到自己是在弹奏,琴声就会走调。
  如果弓箭手在射箭时,能达到“忘射”的境界,以“平常心”射箭,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只是自然而为,弓就会变得平稳了。用剑和骑马也是如此。你不是在“用剑”或“骑马”,你也不是在“写字”,不是在“演奏音乐”。若能以“平常心”对待一切,那么,一切都变得容易掌握了。
  不管你选择了什么为“道”,如果将其视为惟一重要之事而执著于此,就不是真正的“道”。惟有达到心中空无一物的境界,才是“悟道”。无论做什么,如果能以空明之心为之,一切都能轻而易举了。
  这和镜子照物的道理是一样的。由于镜子的反射是透明无形的,所以才能纤毫无差地反映出万物的影像。悟道之人,其心正如明镜,空明纯净,无思无想却能胜任一切。
  这就是“平常心”。能以平常心对待一切的人就称为名手。
  无论你要做什么,如果事先存有做此之想,而刻意为之,就不能达到心灵的和谐。也许有某一次你能做得很好,然后,当你为刚才的成功感到得意时,你就又会做不好了。或者是成功了两次,失败了一次。如果你为成功了两次而只失败了一次而沾沽自
喜,你就会再次失败。正是因为存了追求成功之念,就不能一直成功。
  时时积功修习,勿存速成之心,无心而做,自然而为,渐入化境。到此时,你甚至不知自己为谁,身体、手、足虽动,心却丝毫不动。达到了这一境界,就再无失手之时,做十次则十次均能成功。
  即使做到了这一步,一旦心中略有挂碍,仍会失手。惟有无心,才能次次成功。无心并非一切无心,只是怀平常心而已。
  恰似木人见花鸟
  庞居士诗颂中,有“恰似木人见花鸟”一句,说的是木人虽然看见了花鸟,心神却不
会为花鸟所诱。
  木人本无心,所以自然能不受外界的诱惑,这是必然之理。但是,一个有心有情之人,怎样才能做到和木人一样呢?
  在这里,“木人”只是一种比喻,是一种说明事理的方法。一个有血有肉、有识有想的人,当然不可能和木人完全一样,毕竟,人是不能变成竹子和木头的。但是,如果你能见花而无见花之念,你就达到了“木人”的境界。
  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以“平常心”体认清净本心。当你在射箭时,不要有意识地去想你是在射箭,换句话说,你是在以“平常心”射箭。
  平常心就是见万物而不起意。若弃平常心而代之以各种有意识之心,则形随境移,心逐境转,万物皆非本来面目,见山非山,见水非水。
  即使是像说话这样简单的事情,只要你以斩钉截铁的口吻来说,就会得到人们的首肯。在佛学中,把“无住之心”看作是佛法的极至。
  自由心
  中峰明本大师曾说要“收放心”。这句话,包含了初级和高级两个阶段。
  当你让心离开时,它就会停留在它所去的地方。所以,第一个阶段是练习收心,如果每次都能把心收回来,它就不会滞留在任何地方。当你攻出一剑时,你的心就会牵挂着你刚攻出的一击,而这里所要教你的就是如何把它收回来。
  到了高级阶段,你可以放你的心任意游走,却不会驻留和牵碍在任何地方。
  具备自由解脱心是指:如果你用放心之心再来捆绑心,不断地把它拉回来,你就不能真正解脱和自由。即使在心神自由流动的时候,它也不胶着凝滞在任何地方,这才是自由解脱心。
  当你具备这种自由解脱心,你的行动就能独立无碍了。如果你不能放掉缰绳,你就不能真正自由地行动。即使是狗和猫,也需放养。如果整天把它们拴在那儿,肯定养不好。    
  研究儒学的人往往视“敬”为第一要法,将“敬”贯穿他们的整个生活,结果导致他们的心神就像被拴着的猫。
  在佛学中,事实上也是存在着“敬”。经文中所说的“一心”和“不乱”所对应的就是“敬”。它是指把心神摄于某件事物,而不要四处弥散。
  当然,经文中还说,“我们虔诚地宣扬佛法……”,当我们跪在佛像面前,顶礼膜拜,一心一意地虔诚祈祷,这些举动都是和“敬”的精神相一致的。
  但是,所有这些都只不过是消除心中纷乱之念的方便法门。真正的清净的自心是不需要靠这些权宜之计来平静的。
  当我们端坐合十,专心观想一佛,虔心称念佛的名号,即可心见如来之像。此时,我们的身、言、心三业合一,就可以修得清净不乱心。这叫做“一行三昧”。换句话说,这和“敬”同样重要。
  “敬”能使我们的心神清净,但是,这种心境只能维持在“持敬”之时。当我们离开打坐状态,不再颂念佛的名号,佛的影像也不见了。我们又回到了先前有种种妄心的状态。这不是彻底的静心。
  真正拥有清净心的人,并不会刻意地去净化他们的身、言和思想活动,他们即使是混在俗世的尘埃中,也照样不会被污染。即使他们的思想整天都很活跃,心也不会有任何动摇,正如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就算有成千上万个浪头打过,它也不会有丝毫移动。这才是到达了佛学的至境的人。我受了一位法师的教诲,把它记录在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1

主题

7211

帖子

0

精华

三界游侠

Rank: 7Rank: 7Rank: 7

返现券
0
金币
11
金钱
31
注册时间
2007-7-10
地板
发表于 2009-8-18 14:52 | 只看该作者
柳生十兵卫写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6

主题

2万

帖子

5

精华

蚂蚁代理

蚂蚁甩棍辽宁总代理

返现券
0
金币
888
金钱
7037
注册时间
2009-4-8

甩棍知识奖章 ☆杂谈建设奖 ☆荣誉会员奖 ☆文学勋章思想者勋章

QQ
5#
发表于 2009-8-18 14:53 | 只看该作者
太长了,慢慢看。。。
QQ:85551496   
请点击下方图片浏览商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7

主题

8921

帖子

0

精华

一级论坛常客

Rank: 10Rank: 10Rank: 10

返现券
0
金币
110
金钱
127
注册时间
2009-6-13
6#
发表于 2009-8-18 14:53 | 只看该作者

晕 这么一大段的
论坛估计么人看的下去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6

主题

6114

帖子

0

精华

三界游侠

Rank: 7Rank: 7Rank: 7

返现券
0
金币
1
金钱
214
注册时间
2009-8-11
7#
发表于 2009-8-18 14:54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是秘籍?貌似好像大家比较喜欢甩棍秘籍
[color=red]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colo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主题

299

帖子

0

精华

业余侠客

Rank: 2

返现券
0
金币
0
金钱
414
注册时间
2009-8-11
8#
 楼主| 发表于 2009-8-18 14:54 | 只看该作者

这是柳生一族的武术经典。也是处世的经典之作。

日本的发展,的确有他的独到之处,光做愤青,是没有实际的效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6

主题

2万

帖子

5

精华

蚂蚁代理

蚂蚁甩棍辽宁总代理

返现券
0
金币
888
金钱
7037
注册时间
2009-4-8

甩棍知识奖章 ☆杂谈建设奖 ☆荣誉会员奖 ☆文学勋章思想者勋章

QQ
9#
发表于 2009-8-18 14:54 | 只看该作者
如果君主所亲近的人,让远离君主的百姓流血,让无辜的人民受苦的话,即
使他再贤明,百姓仍然会憎恨他。
QQ:85551496   
请点击下方图片浏览商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主题

299

帖子

0

精华

业余侠客

Rank: 2

返现券
0
金币
0
金钱
414
注册时间
2009-8-11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8-18 14:55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洛奇在2009-8-18 14:52:00的发言:
柳生十兵卫写的?

是柳生十兵卫他爹柳生宗矩写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主题

299

帖子

0

精华

业余侠客

Rank: 2

返现券
0
金币
0
金钱
414
注册时间
2009-8-11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8-18 14:56 | 只看该作者
 柳生宗矩(yagyu munenori 1571-1646)可能会对柳生宗矩产生一种阴狠、残酷、权欲极大的形像。柳生宗矩是德川幕府初期的情治头子这事,却是不争的事实。
  柳生宗矩的父亲是后人尊崇的剑圣,也是「新阴流」剑术正统承继人石舟斋宗严(sekisyusai muneyosi)。无奈某次战争里,主君战败,剑圣也只得沦落为无所属的失业武士「浪人」。后来剑术高超的名声传到德川家康耳里,家康亲自写信给石舟斋宗严,并与他交刃比武,领教了名不虚传的武功,于是将他纳为门下家臣。
  日后,德川家康所率领的东军与石田三成统率的西军,展开夺取天下的「关之原大战」(1600),石舟斋奉德川家康密令,专门负责搅乱西军后方,立下大功;宗矩在这一场大战中,也为德川家康传递秘密书函,召集各地豪族协助东军,不无汗马功劳。但是此时,在德川家康眼里看来,柳生一族还算是无名小卒。他所看重的是柳生父子俩超群出众的剑术,所以提拔了柳生宗矩当将军家的兵法师范。
  柳生宗矩第二次立功机会是在「大阪夏之阵」(1615)时。我简略说明一下,日本战国时代有三位统一天下的英雄,依前后次序而言,是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第二位的丰臣秀吉过世后留下一嗣子丰臣秀赖(toyotomi hideyori),与生母淀君(yodogimi)一直住在大阪城。德川家族实力渐渐强大,全国各地残留的丰臣旧臣也蠢蠢欲动。为了断绝后患,德川家康曾于前一年冬天发动「大阪冬之阵」,虽然取胜,但由于丰臣旧臣实力仍强,无力赶尽杀绝。德川家康在翌年寻找借口再度攻击大阪城,逼使秀赖与淀君走投无路,最后切腹自杀。
  「大阪夏之阵」时,柳生宗矩的身份是德川家康三男德川秀忠(第二代将军)的兵法师范,实际作战时,理所当然也成为未来将军的贴身守卫。当时敌方有数十名武将打扮成平民装束,突袭秀忠主将阵营。宗矩抵死守护君主,独力砍死了七名武将。这是他在史实上留下的唯一武功事迹。以后,他就不再污染双手,退居幕后阴柔操纵一切了。他从小亲眼目睹父亲在众豪族之间翻腾折冲,领悟出若是不善于处世,空有一身无敌剑术,也是徒然的。因而便专注于扩展人际关系,并钻研兵法战略。
  第三代将军家光(iemitu)18岁时,柳生宗矩正式成为家光的兵法师范。当时家光还有另一位「一刀流」剑术师范,只是这位师范,与家光练习剑术时,一点都不客气,下手严厉得很。宗矩则恰恰相反,他总是拿自己的长男三严(mituyosi,小名「十兵卫」,也是一位非常著名的剑客)做比样,示范给家光看,很少与家光直接交手。因为他认为家光生来就是当将军的命,没有必要在剑术上深造求精,所以传授剑术时,重心便放在「身为武士的心得」之上。
  除了教授家光剑术以外,宗矩也时常陪同家光放鹰补鸟,更是家光欣赏能剧、茶会时的谈话对象。换句话说,他的职务,不仅是兵法师傅,也相当于家光的养父。因此家光于20岁登上将军宝座时,立即任命柳生宗矩为「大目付」之一,主要职责是监视诸国大名与幕府大臣们的一举一动。此时,柳生宗矩62岁,是四位「大目付」之中,最年长的。
  第三代将军家光设定了许多新政纲,例如命令诸国大名每隔一年必须到江户赴任的「参勤交代」,不准三位主要执政者「老中」们独断批准政务,设置监视官「大目付」等。并同时派出众多忍者收集全江户的情报,而领导掌管这些忍者的,正是柳生宗矩。所以即便是将军底下的执政者「老中」们,也非常惧怕「大目付」。
  柳生宗矩为了监视各藩国的举动,派出许多门徒任职大名的兵法师范。因为家光非常信任柳生宗矩,所以大名们也只得唯命是从。于此可见宗矩当时的权利有多大。且直到幕末,柳生一族14代,始终维持着将军家兵法师范的地位。
  柳生「新阴流」剑术,主要是夺取敌方武器,尽量让双方保全性命,平安无事,因此又称「活人剑」。这是石舟斋自身钻研所得。这种剑术,运用在兵法上,便是心理战,也是《孙子兵法》中所说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时所谓的兵法家,指的是类似宫本武藏那种剑豪,或者是武田流派军事学中的军师,但是精通「该如何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一真髓的兵法家,似乎只有柳生宗矩一人。他留下一部兵法秘本,日本「岩波文库」有白话文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9

主题

2万

帖子

2

精华

老职工

Rank: 8Rank: 8

返现券
8
金币
488
金钱
10159
注册时间
2008-11-26
12#
发表于 2009-8-18 15:03 | 只看该作者

内容不错,就是第一楼的字太小了,看的汗流
和有着相同爱好的兄弟们一起,甩丨甩啊甩↑→↓←。真实其乐无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3

主题

4841

帖子

0

精华

闪电侠

Rank: 6Rank: 6

返现券
0
金币
29
金钱
17
注册时间
2009-6-4
13#
发表于 2009-8-18 15:10 | 只看该作者
1  更长啊 。。
酒醉吹牛B, 容易遭雷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1

主题

7211

帖子

0

精华

三界游侠

Rank: 7Rank: 7Rank: 7

返现券
0
金币
11
金钱
31
注册时间
2007-7-10
14#
发表于 2009-8-18 15:21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聂衡在2009-8-18 14:55:00的发言:

是柳生十兵卫他爹柳生宗矩写的。

果然是虎父无犬子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主题

299

帖子

0

精华

业余侠客

Rank: 2

返现券
0
金币
0
金钱
414
注册时间
2009-8-11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8-18 15:28 | 只看该作者

柳生十兵卫他爷爷跟牛B,就是日本剑圣之一——柳生宗严(石舟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5-1-8 05:21 , Processed in 0.199984 second(s), 56 queries .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2.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