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有句古语说,“兵者,不祥之器也,天道恶之。不得已而用之,是天道也”。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天道是让人生存,给人活路的一种道,所以战争是不吉祥的东西,是违背 天道的,势必为天道所谴。 但是,这句古语中也包含了另外一层道理,那就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进行战争,是乎天道的。春风轻拂之时,万物生长,百花盛开;秋霜降临之际,落叶飘飞,草木凋零。这是大自然的法则。 天地间万物的规律都是一致的:走到尽头了便走向相反的方向,完全圆满了又会缺损下去。因此,人们可能会因犯罪而得到好处,而作恶之后,他也一定会受到惩罚。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又说战争符合天道的原因。 有时候,一人的不义,可能会使无数的人受苦。这种情况下,杀一个人就意味拯救 了成千上万的人。这难道不是“杀人剑即活人剑”的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吗? 兵法的运用是一门学问。如果不懂这门学问就想去杀人,很可能反会被人杀。在一对一的决斗中,只有一个胜者,一个负者,输赢中的得失都是微不足道的。因此,以兵法而言,只讲述一对一对决的兵法,是非常小的兵法。 当个人的胜败关系到整体的得失时,这就是合战中的兵法之理了。这里的个人是指主将,整体则是指军队。军队是主将的手足。成功地指挥军队就是灵活地运用主将的手脚。如果军队不听指挥,就意味着主将的手脚不听指挥。 兵法之理无论在决斗还是合战中都是一样的。在决斗中,剑客靠灵活的身手,对潜能的充分发挥来获胜;而在合战中,则是通过主将对各种战略战术的巧妙运用,对军队的成功指挥,来赢得战争的胜利。 进一步而言,在两军对阵之前,主将应先在心中运筹帷幄,假想两军对战的情形,分析判断战争胜败的因素。这叫做“心中的兵法”。 在兵法理论中,一条重要的原则就是:即使在和平的时候,也不要忘记战争的可能。明察国情,知道什么时候会有战乱发生,在战乱未起之前就及时地予以阻止,这是兵法中很重要的一点。 国泰民安的时候,要能慎选贤才,巩固社稷,这也是兵法理论的原则之一。官吏们为了一己私欲欺压百姓之时,正是国家消亡的开始之时。因此,重要的是明辨局势,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让国家因为官吏的私欲而灭亡。决斗中的观察,和这道理是一样的。在对方出手之前,就应对他可能的行动了如指掌。所以,尽可能集中全副心神观察周围事物,难道不是一个人最应做的吗?也正是这一点,才使兵法理论如此变化莫测,难以捉摸。 在统治者的周围,往往会有许多虚伪奸诈的小人。他们谗言谄媚,假充正直,迷惑人主。但是如果注意观察的话,仍可以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到他们内心的奸诈。让这些小人掌权的话,他们就会把善良的人们当坏人来对待,这样,无辜的人就会受苦,而邪恶的人却心满意足。所以,看到这种潜在的可能比看到隐藏的阴谋还要重要。 国家是君主的国家,人民是君主的人民。侍奉君主的人,无论是身边的近臣还是天下的庶民,都受君主的统治。他们之间,又能相差多少呢?在侍奉君主的时候,他们就像是君主的手脚。难道因为脚比手离身体更远,它们之间就有什么差别了吗?既然脚和手都同样会有痛和痒的感觉,又怎么能说哪个离身体比较近,哪个离身体比较远呢? 所以,如果君主所亲近的人,让远离君主的百姓流血,让无辜的人民受苦的话,即 使他再贤明,百姓仍然会憎恨他。 真正能接近君主的人,大概只有屈指可数的寥寥几个,最多也就五到十人吧。而大多数百姓,都是远离君主的。如果接近君主的人无论做什么,都只想到自己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到君主,那么,他们的所作所为一乏会让天下的百姓痛恨君主。如果天下百姓都满心怨恨,他们一定会起来反抗。这种时刻一旦来临,首先背叛君主的,一定是那些近臣。 近臣所做的坏事,并不是君主个人的过错。但是,如果能预先明察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并且及时地阻止它的发生。让远离君主的天下百姓也都能安居乐业,心有所偿,那是最好不过的了。 在各行各业中都是如此,武士也不例外,同样要有这种处事的态度。即使在没有争端的时候,你的行动也一定要依据所观察到的形势的发展。总之,无论何时,一定不要忘记注意观察形势动向的变化,这是兵法理论中重要的一条。 如果不能明察形势的动态,你就常常会陷入麻烦。如果人们和人交谈时,没有注意别人的心理变化,就会发生争吵,严重时甚至会引起争端,丧失生命。因此,注意到了形势的发展与没有注意到形势的发展,结果会有很大的不同。 即使是布置房间,也要考虑到将来情况可能会发生的变化,把各样东西都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因此,在武土道中,有些事物是必须要留意的。 事实上,尽管表现可能会有所不同,但道理都是同样的。因此,“道”是适用于万事万物的。 认为兵法只是用来杀人的,这是一种偏见。兵法并不是用来杀人的,而是用来消灭罪恶的。灭一人之恶而使许多人能够生存,就是军略。 这是一本家传之书,但这并不意味着“道”就是神秘不可传的。正是为了传播知识,才有所谓的秘而不宣。如果知识不能得到传播,有书无书也就没有什么差别了。我的子孙后代都应好好地体会这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