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情 “即使可能有百种姿势和剑位,但借以取胜的永远只有一种。”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明察敌情。 即使有成百上千种的剑术,包括各种各样身姿和剑位的选择,你所要考虑的只是对手的心态和动静。 纵然敌人有百种姿态,而你亦有百种姿态,都必须要明察敌情,这一点是惟一的。 因为这是一种秘传,所以·不能在此明言,只能用隐语来说明。
“有”和“无”的韵律及“有”和“无”的并存 在谈到“察情”时,一般会涉及到两个术语:“有”和“无”。当事物显而易见时,称之为“有”;当事物隐而不见时,称之为“无”。这种隐、现的“有”和“无”就是“察情”,它们都包含在“手握利剑”之说中。 佛学中也常常会探讨“有”、“无”的含义。这儿,我们只是借用这些术语进行类似的分析。一般人通常只看见“有”,而看不到“无”。在“察情”中,我们则既看见了“有”,也看见了“无”。 “有”和“无”是并存的。有时就“有”而击,无时随“无”而打。不待“有”而击“无”,不待“无”而击“有”。所以说,“有”和“无”是并存的。 在老子的论述中,有“常有,常无”之说。“有”是永远存在的,“无”也是永远存在的。当“有”被“隐藏”时,就变成了“无”;当“无”被“显示”时,就成为了“有”。 例如,当一只鸭子浮在水面上时,它就“在”那儿,而当它潜到水下时,它就“不在” 了。所以,即使我们认为有某件事物存在,一旦它被隐藏了起来,就变成了“无”。同样,虽然我们认为某件事物不存在,一旦它被揭示了出来,也就变成了“有”。因此,“有”和“无”只是表现为“显”、“隐”的不同,它们的本质是一样的。所以说“有”和“无”都是永远存在的。 在佛学中,有“本无,本有”之说。当一个人死去时,“有”就变成了“无”;当一个人出生时,“无”又变成了“有”。 “手握利剑”同样也有“有”“无”之说,这是一种秘传,称之为“察情”。当你把手藏起来时,则“有”随之隐;当你将手掌朝天时,则“无”随之现。 道理虽然如此,如果没有老师专门的传 授讲解,上面的表述仍是很费解的。 如果存在的是“有”,就应见此“有”而打“有”;如果存在的是“无”,则应见此“无”而击“无”。这就是为什么说“有”是“有”,“无”也是“有”的原因。 “有”即为“无”,“无”即为“有”。“有”和“无”并不是两样东西。 如果不能明察战斗中的“有”和“无”,纵使你把百种剑技都用得完美无缺,还是不能取胜。不管是哪一流派的兵法,要想达到至上的境界,关键就在这一步。
水中之月及月影 如果你和敌人保持一定的距离,你就不会被敌人的剑击中。你可以在这个距离之外来考虑运用各种兵法策略。 大踏步迈进或悄悄地滑进这个距离,以接近敌人,被称做“水中之月”,这就好像是月亮把自己的影子倒映在水中一样。 在对决前,你应事先在心中考虑好这个“水中之月”的区域,然后才能和敌人交手。这一间距该如何估度,只能通过口传。
静止之剑 “静止之剑”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当你佩剑时,你应该把它作为静止的剑来佩戴,此时,对于你而言,这个“静止之剑”中的“剑”(ken)的特征应该被写为和理解为“剑”,只要它还没有脱离静止状态,无论置于左边还是右边,它的特征就还是“剑”。 然而,对于敌人来说,“静止之剑”中的“剑”(ken)的特征就应该被理解为“看”。只有明察静止之剑的位置,你才能更好地攻击或防御,所以,“看”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说,此时“ken”的特征就是“看”。
关于“静止”的解释 “静止之剑”中的“静止”一词,从字面上来看,包含两个意思,即“精神”和“异象”。“精神”是内在的特征,“异象”则是外在的表现;这被称作难解之奇迹。例如,正因为树有树的精神,它才能郁郁葱葱生长,开出芬芳的花朵,抽出繁茂的枝叶,这就叫做“奇迹”。 当然,即使你把树砍倒了,你也无法找到被你称为树之“精神”的东西。可是如果没有“精神”的存在,叶子就不会发芽,花儿也不会开放。同样,人的精神也是真实存在的。虽然你不能打开人们的身体,来寻找所谓的“精神”,但是,你的各种行为都是因为 “精神”的存在才能进行。 在剑静止之处,你能将精神安顿下来,举手投足之间,种种奇迹就会自然发生,在战斗中开花结果。 精神是思想的主人。内在的神支配外在的思,而外在的思,又支配着精力。为了神,如果思羁留在某地,它的作用就没有发挥完全。因此,确保不让思固定于一点是十分必要的。 就像主人在家,吩咐他的仆人出去做某一项事情,如果仆人就留在办事的地方不再回来,那他就会错过主人另外的命令。同样的道理,如果你的思总是羁留在外物上,不能回归本位,你战斗的能力就会消失。 ’所以,不能让神固定在一点上。这个道理不只适用于兵法,也适用于世上的一切事物。 对于“静止”,可以有两种理解,即神和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