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飞水断在2011-3-3 19:11:00的发言:
实际上抗战早期中国的拼刺刀根本拼不过小日本,后来还是找日本反战或者投降的军官来教刺刀术的。大刀也远没有传说中那么厉害,一切都是宣传的作用。看问题要客观真实。
这里也有一篇转发的: http://hi.baidu.com/ahhyee/blog/item/20eef82647e03b0a908f9d5d.html
二战日军几个问题的澄清
1 日军白刃战退子弾的问题 首先要明确一点,日本陆军步兵操典里面绝对没有白刃战前要退子弾的说法。同时,相当一部分八路军老战士在回忆战争年代的时候的时候,却又不约而同的提到了日军有战前退子弾的举动。也就是说,这种举动是日本士兵自发形成的一种习惯。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这还是要从日军入伍后的训练说起。 一般来说,进行白刃格斗的时候,负责教导的军士教官一般都要确保步枪枪膛里面是不能有实弹的,因为你不知道对于一个紧张的新兵来说,他的下一步举动是什么,在中国也曾经发生过手榴弾实弹投掷训练,新兵把拉环丢了出去,却紧握手榴弾不撒手,最后导致伤亡的惨剧。所以,教官必须做好一切完善的防护措施,包括白刃格斗前的退弹,为了新兵的安全,也是为了自己的安全。 这样久而久之,日军新兵在旷日持久的训练当中就养成了格斗前退子弾的“良好习惯”,并且,这帮榆木脑袋把这种习惯带到了中国战场上,让老八路们叹为观止,说到底,还是日本那种僵硬、死板的民族文化导致的结果。
2 国军大刀队VS日本刺刀的问题 现在网络上流传的所谓日军惧怕中国大刀的说法,基本上只是大家的一种美好的想象,历史情况并非如此。 大刀队最早出现在长城抗战当中,而二十九军喜峰口战役当中的夜袭日炮兵更是名声远扬。不过很可惜,这只是当时二十九军的宣传而已。事实是,这场夜袭是完全失败的,大刀队在运动过程当中就被发现,然后遭到日本轻重火力的打击,死伤惨重,被迫退回。 问题出在这之后,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是一个摄影大师,他开创了中国特技摄影的先河,现在所保留的所有大刀队的图片差不多都出自此人之手,在此人的拍摄技法下,大刀队显得个个英武神勇,加上所谓的缴获日本火炮武器弾药(实际上全部都是二十九军自己的),这在当时确实起到了振奋国人人心的作用,而大刀队这个神话也就延绵至今了。
3 日本三八步枪威力的问题 现在网络上流传的说法是,日本三八步枪所使用的6.5毫米友坂弹由于口径小,威力低下,打不死人,一穿一个眼。而文史档案当中,老八路的回忆也证明了这个说法:打着鬼子,养养伤继续扫荡;打着八路,养养伤继续抗日。甚至影响到中国60、70年代小口径轻武器的研发工作。很可惜,这些经验都是片面的。 首先看三八步枪的特点:第一,枪管长,远超过美国1903、德国98k、英国SMLE,连苏联的莫辛纳甘都比不上;第二,缠距小,子弾旋转速度高;第三,弹头长径比大。 这些特点导致三八步枪在不同距离上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 从射出枪口到200米这段距离上,子弾飞行相当不稳定,一旦射入人体,就会在人体当中不断翻滚,制造瞬间空腔,给对方以重创,加上弹头长径比过大,在整个翻转过程当中,还可能出现弹头弯曲如钩的现象,这进一步加重了对人体的伤害。具体可以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去看看,那里收集的许多遗骸上都有这种情况; 从200米到800米之间,子弾恢复了稳定,而且与其他步枪相比,稳定的过头了,这虽然保证了步枪的精确性(抗战期间,敌后根据地经常出现老八路的神射手与日军狙击手各用三八步枪在700-800米的距离上相互狙击的场景),但是杀伤力就没有办法提了。而老八路们的回忆,基本上就是据此而来。 综合来看,三八步枪应该算是一种合格的步枪,至少,符合东亚人的一种步枪。
4 八路军的战斗力问题 待续(要吃饭了) 回来了,继续说,山西抗战期间,八路军三个师同日军有过数次重大的战斗,这些战斗大部分都取得了胜利,而伤亡比也保证了1:1甚至更低。究其原因,八路军由工农红军改编而来,而工农红军鼎盛时期有三十万人,数年惨烈的转战与杀戮死亡,能够活下来的都是百战精锐,不管是战斗素养还是战斗意志,都远超过国军,与日军不相上下。这就是八路军在初期保证高胜率的基本原因。 等山西抗战结束,八路军三个师挺进晋、冀、鲁等省开展敌后抗战,问题出现了,各只八路军扩编严重,新增加的人员,一方面没有经过良好的军事训练,另一方面缺少足够的武器,甚至连战斗意志都很缺乏。这时候,八路军的战斗力严重下降,吃了不少亏,比如说冀东曝动,十万人大军最后只剩下数千人(如果这支部队主力能保留下来,整个华北抗战局势将大大改观)。痛定思痛,各军区保留了相当一部分基干部队,也就是所谓的“红军团”、“老八路”,这些部队主要成员基本上都是南方人(三大主力)与陕北人(红二十五军),而地方扩编的部队成了“土八路”,两者的战斗力天上地下,伪军听到“土八路来了”与“太行山上的老八路来了”,感觉是不同的,而且还有土八路故意模仿老八路的方言,欺骗伪军的战例,这就不多说了。 到了42、43年,由于日本全国动员,大批二线师团改编为华北师团,加上百万国军投入到伪军的行列当中,敌后抗战局势愈发严峻起来,八路军适时调整了对敌策略,这就是威名远扬的武工队。与现代人所想象的不一样,武工队并不是电视剧里面那种飞崖走壁的特种部队,事实上,武工队的一把手基本上都是政治委员,也就是说,武工队的第一职责还是政治斗争。当然,其下面的战士也是精通军事的,很多人原本都是老八路团里面的班长排长,军事素质过得硬,不然如何对付敌军?
5 八路军与日军的白刃战问题 首先要说的是这两支军队白刃战战术的起源。 中国近现代军队的起源,来自于袁世凯的小站新军,而小站新军全盘拷贝自德国军队,随着清末全国范围内编练新军,德国训练模式遍布中国,其中就包括了德国的刺杀术。虽然国共合作,建立了黄埔档军,但是许多战术技法依然沿袭北洋军。日后国民档清共,GCD人在各地举行起义,军事上的中坚力量就是这批GCD黄埔生,而德式训练方法也就延续了下来,一直持续到抗战爆发。 再说鬼子的,日本自倒幕战争结束后,就开始了向西方列强的学习过程,其中陆军建设的模式,自然是学习当时欧陆第一强国——法国了(当时普法战争还没有爆发),其中延续至今的就包括了如骑兵战术(日本的大洋马基本上来自法国),还有就是法国的刺杀术。 抗战爆发,八路军与日军开战,一开始在伤亡比上八路军并不处于下风,理由我前面已经说了,但是,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模式并不适合八路军,三万精锐死一个少一个(有时候老红军团打一个一小时的阻击战,不大的伤亡就能让军分区司令痛哭流涕,赔不起呀),而鬼子不一样,经过完善训练的士兵可以不断开来中国战场。应此,到了相持阶段,八路军大规模扩编之后,相对落后的训练就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传统的德式刺杀术比不上日本人的刺杀术,而老八路的那种经验根本无法迅速复制给新兵。最后,八路军总部请参加了反战同盟的原日本士兵传授日式刺杀术,并且大规模推广,同时禁止再练习以前老式刺杀术,还有西北军的大刀术。这才扳回一局来 到了45年,八路军的主力部队起码在战术水平上,与日本已经没有本质差别了
6 附送一个所谓“德国工兵铲天下无敌”的澄清 这种说法最早源自于一战小说《西线无战事》,作者借老兵之口提出该观点,二战后这种观点随着80年代日本——90年代台湾——00年代大陆这条线延续下来。而在大陆流传开的时候,恰恰是大陆网络军坛哈德风兴起之时,很多人不分青红皂白就接受了这种观点,不论对错。 事实是怎样的?从技术角度上看,握持工兵铲与握持大刀在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大刀无法应对刺刀,难道工兵铲就行么? 有人会说,在狭小地域,如战壕或者巷战当中,工兵铲要好过刺刀,这同样是无稽之谈。握持装有刺刀的步枪,处于戒备姿势,正前方基本上都是处于可控制状态,这不是工兵铲所能比拟的。况且,工兵铲要达到足够的速度与伤害力度,需要一个足够的挥舞空间,而刺刀却可以使用短程推力,动作幅度小,这又是工兵铲的不足之处。综合来看,狭小地域工兵铲没有优势 (顺便说一句,狭小地域最合适的武器是德国的火焰喷射器、MP18,美国的M1911,以及霰弹枪,不过这就已经算热兵器范畴了) 从历史上看,德国刺杀术一直不如法国,一战期间,法军的主动进攻,如果没有被德军的重炮以及马克辛重机枪所摧毁,那么一旦进入战壕白刃战,德国人基本上只有溃散的份。 工兵铲最大的优势在于多用途,一个土木作业用具,逼急了也能拿来砍人,这就够了。它不可能取代刺刀,否则,为什么二战德军步兵一方面要装备所谓“天下无敌”的工兵铲,另一方面还要装备刺刀呢?
顶飞水,这个文章也值得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