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基本上都会遇到过这个问题:买回来的U盘、储存卡等,都会比标称的容量小一点。而最近这事却上了新闻。“北京市面30种U盘容量均‘缩水’”,这是最近北京市消费者协会的一项调查结果,也就是说U盘的实际容量和标称容量不符。难道是U盘制造商集体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欺骗消费者吗? 流言: 【北京市面30种U盘容量均“缩水” 金士顿上黑榜】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对市面销售的30种USB闪存盘产品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所有U盘内存容量均“缩水”,也就是实际容量和标称容量不符,其中相差最大的U盘,标称8GB,在电脑上显示只有7.44GB,仅为标称值的93%。 真相: U盘包装上写明的容量与电脑显示出的容量值不相符,是否一定说明U盘制造商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欺骗消费者了呢?其实问题出在了对于1GB这个单位有多大,业界存在两种不同的理解方式。 我们从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开始讲起。1毫米,1厘米,1米,1千米这样的描述,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它们之间的换算或者10倍,或者100倍,或者1000倍,都是十的倍数,也就是十进制。 在国际单位制里,1k表示1000,1M表示1000k,也就是一百万,1G表示1000M,也就是十亿。不过一般在表示长度的时候,用1M米,1G米的青年并不多。
按理说,国际单位制里M,G适用于各个领域,可以说1G米,1GHz,也可以说1G摄氏度,1G吨,1G伏电压等等,但是用G和M表示信息容量大小的时候,就出现了小小争议。 在电脑里,无论多眩的画面,多复杂的功能,多给力的软件,无论储存在硬盘、光碟还是U盘上,到最后都是分解成一大堆按顺序排列的数字0和数字1来储存。换句话说,这是个二进制的世界,其中单个0或者单个1称为一个bit,通常把8个bit合在一起,比如10011011,称为一个Byte。 U盘容量指的就是这个U盘可以储存多少个Byte。如果1MB就是一百万Byte,1GB就是十亿Byte,就什么问题也不会有了。但是在电脑世界里,2Byte,4Byte,8Byte,16Byte……1024Byte这样以2的次方数为“批量”处理Byte会方便一些,更整齐一些,于是就有了另一种定义,1GB=1024MB,1MB=1024KB,1kB=1024Byte,这样算来,1GB不是1,000,000,000 Bytes而是1024*1024*1024=1,073,741,824Bytes。 1000和1024这两种换算方法各有各的道理,前者是遵循国际单位制,与其他单位接轨,后者对于计算机的运算更方便一些。为了避免混乱标注现象的延续,国际电工协会(IEC)在1999年拟定了"KiB"、“MiB”、“GiB”等一批新的二进制单位,专用来标示“1024进位”的数据大小。而后,这一标注规范又于2008年并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文件,成为国际通行的标准——至此,GB与GiB的分野才开始明晰。 由于计算机行业的迅速发展,标准的设立又较为滞后,大量已存的误标未被及时修改,成为了“历史遗留问题”。目前硬件制造商,包括U盘制造商使用的都是国际单位制的GB单位(1000换算的)来标示容量,但我们熟悉的Windows系统,就依旧以“GB”字样来表示“GiB”单位(1024换算的)。苹果电脑的OSX系统也曾存在这一问题,不过新的版本已经将容量单位修正为名副其实的国际单位制“GB”。在下图里,同一个硬盘在Mac OS X10.5操作系统里和Mac OS X10.6系统里显示的“大小”却不相同,原因正是10.5系统使用了GiB单位,10.6系统使用了GB单位。 同一个硬盘在Mac OS X10.5操作系统里和Mac OS X10.6系统里显示的“容量”,因为单位标准不同,数值也不相同。图片来自:pcedu.pconline.com.cn 同样道理,1个8G的U盘(GB单位),如果没有造假,在windows系统里显示的大小会是8000,000,000/1,073,741,824=7.45GiB,也就是在“我的电脑”里显示是“7.45GB”。这个"显示容量只是标称容量93%"的U盘其实是正常现象,并没有缩水。 结论:谣言粉碎。实际上只是硬件与软件不同的单位标准。这项调查忽视了硬件制造商和电脑操作系统之间使用的单位换算差异问题,误将正常的数值差异当成了U盘缩水。是对电脑不太了解的人在自摆乌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9 16:51:50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