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是一门必修课
历史向来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类社会从古至今,从未断绝过暴力的发生,可以说是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国家民族之间的暴力,我们往往称之为战争,个体群体之间的暴力,我们往往称之为打架。其实,更多时候,我们习惯把这样的暴力,称之为武,因此就有尚武一说。
曾经听过这样的故事,小日本在发动亲华战争之前,有儿童吃到甘甜的桃子,就有长者就教育他说,如果想吃更多更甜的桃子,那么就到中国去抢,因为那里有很多这样的桃子。其实,透过简单的细节,我们不难发现,从满足最基本的口腹之欲开始,撩拨出最真实的暴力倾向,抢,完全是动态暴力的体现。联想小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时至今日,未曾消息,反观自身,忍字当头,多是逆来顺受,还自诩道,吾民族一向奉行和为贵,如此,岂不有掩耳盗铃之嫌。
综观人类社会发展史,暴力几乎充斥了历史进程的各个角落,甚至贯穿了人类社会的全部。所谓识时务为俊杰,因此,暴力需要正视,而不是刻意回避,毕竟一味铺张所谓和平的假象带来的惨痛,我们早已领教地刻骨铭心。
暴力是保持一个民族鲜活后劲的核心元素,倘若黄帝不和蚩尤拼死一战,那有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大发展,倘若没有大唐的四方讨伐,那有天下朝拜的豪迈以及万世景仰的盛世气象。所谓止戈为武,暴力可以说是贯穿于所有的“武”之中,也指明了暴力的终极关怀,崇尚暴力,是为遏止更多的暴力。尽管很多时候,历史反复陷入这样的悖论之中,无休止的暴力与反暴力,但是,须臾离不开暴力,无论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别人,要很好的生存于世,要维系个人的生命延续,乃至维系一个民族的薪火相传,暴力是其中不变的潜质。君不见,美利坚自建国始征战不断,几度染指全球,国力未见消退,反而屡有增强。这难道不是赤裸裸的暴力?事实胜于雄辩,想那好战者国恒亡的古训,想必更多时候是用来自欺欺人自缚手脚的说辞。
当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先生大书“尚武精神”时,我想,一个民族的希望,包括渺渺如吾辈的小我之希望,一并寄托其中。因为惟有激发出最潜在的暴力倾向,才有可能使吾辈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其实,行文至此,尽管可以说尚武精神并不完全等同于暴力精神,但是,尚武精神恰是崇尚暴力的精神核心,也指明了方向。无论是身体力行,还是感同身受,暴力理应是我们骨血里不变的修养。
每每为一次次的唯唯诺诺而扼腕叹息,每每为一次次的委曲求全而义愤填膺,每每为一次次的卑躬屈膝而出离愤怒,你又该如何面对?如何接受?是不是有一种精神消泯已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