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美术师在2010-9-11 11:12:00的发言:
既然是拳脚功夫,刀枪之法,棍棒之术,就基本可以物理力学解释, 以下所谈的都是拳拳到肉的情况,纯肌肉力量所造成的打击效果。 关于闲谈中提到的两条,用物理公式能更好的理解。
首先根据动能定理:W∑=Ek2-Ek1=0.5M2V2-0.5M1V2。假设理想状态,对方的头部无躲闪,处于静止状态,其M1的速度为0,则做功总和就是0.5M2V2。因拳头质量是个定值,其动态数据就是V,即速度,也就是说速度提高一倍,做功也就是打击效果,就会成二次方的增长,可见,攻击速度在伤害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由公式可知:W=fscosα(注:F=力,S=位移,α=作用力与位移间的夹角),要想对对方做功越多,也就是伤害越大,就必须需要足够大的力,击出的拳有足够的位移;此项中的关键数据为α,当你的击打力与击出拳的角度越小,做功越大,成一个反比的增长,α=0时,做功最大,比较容易理解击打的延伸性了。
物理公式解释拳理是很不错的,但人毕竟不是刚体,有些细节还是有必要辅助解释一下的。
例如质量,说拳头质量就不合适,现在散打流行的重拳靠绷腕来加大打击力度就是试图增加前臂质量,而有些技巧又可以加部分胸曲以上、腰以上,甚至膝以上质量。
另外那个S位移指的是什么位移?被打击点从击中到停止间的位移?相对位移(算不算击中到减速的位移,减速到多少开始算)?。。。。。。。
还有“做功也就是打击效果”这个论点也待讨论,打击效果要看两方面的。上文中说了人毕竟不是密度相同,外形规矩的刚体,毕竟不是推个铅球砸另一个吊起的铁球。例如直拳击打头,颈曲、胸曲带不带肌肉绷紧靠近刚体来加大被打区质量,这也决定了震荡效果。打头上、下,前、后,下颌,甚至条件反射的后摆头来托降速点。。。。。都可以影响到打击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