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读《我与地坛》,是在高中语文课上,当时就认为:课上踊跃发言的气氛与文章的风格简直是格格不入,所以,当自己捧着课本躺在床上再读时,就成了一种享受。而此后每再重读一遍,也必定是泪水涟涟。
《我与地坛》并不是讲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而只是一个坐在轮椅上的残疾人,静静地呆坐在地坛的一个角落,向我们讲述关于地坛的一些人人都有可能遇到的平凡小事,当然,还有作者对生与死的思考——我想,十五年一定是一个足够长的时间,使得作者将生与死的问题想得那么透彻,并且提炼成如此感人的文章。
书中几乎每一页都有关于地坛的照片——或是年久的古树,或是脱了漆的亭柱,或是地上磨光了的石板,或是石栏后的夕阳,每一幅无不述说着岁月的久长,由此,我想到,一定是只有我们才没有足够的耐心,去守侯一个地久天长,所以上天才让我们足够的灵活,动来动去,寻找着什么似的,却又茫然地不得而知,最后,只将岁月印证在我们渐渐老去的脸上,又让我们感叹,不如一开始就生作一块铺地的石板,没有知觉地任凭风吹雨打,也不去多想,最后随岁月无声地消亡。
有机会,我想去地坛看一看,看一看岁月的留刻,看一看《我与地坛》的作者所经的小路,看一看给他灵感的古墙,以及,墙上树影的斑驳。 |